3月17日傍晚,夜色渐暗,我在河南岸学院社区山水华府检测点旁慢慢脱下防护服,才发现里面的衣服都已湿透。从当天上午8时到晚上7时,我已在检测点协助采样约11个小时。在这个检测点,和我一同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有跟我一样来自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的,也有来自市社会组织总会善道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
这是我第一次穿防护服,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社区抗疫。11个小时,我实实在在体验到基层防疫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看到了惠州“志愿之城”的底气和力量。
孙成德是位82岁高龄的老人,上午他的妻子已完成核酸采样,下午便陪他前来。他拄着拐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没有智能手机的他没法自己完成信息录入。看到这情景,我迎上去,用我的手机帮他录入生成了一个“粤核酸6”二维码,协助他完成了检测。被问及年岁高、行动不便为何坚持前来测核酸,孙成德缓缓答道:“我虽然年岁高,没去人员密集场所,但测了不仅能让自己安心,也可以让身边人放心,这大概是我唯一能为抗疫做的贡献吧。”
现场一名坐着婴儿推车前来测核酸的“小居民”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小宝宝免疫力较低,测了放心。”郑女士说,小宝宝只有10个月大。
“天气很热,你们辛苦了!”“防护服很热吧,出汗多的话要多喝水。”……现场居民们一句句感谢、问候,让我们心里都暖暖的。
“我要留个影纪念一下,让我儿子知道他妈妈也是一名抗疫志愿者!”志愿服务接近尾声时,志愿者张丽艳给自己拍了几张照,准备拿回家给上幼儿园的孩子做“活教材”。
傍晚7时许,我在小区边上的马路牙子上边吃工作餐边用手机写稿。这时,有居民过来问:“如果我要当一名志愿者,应该怎么报名呢?”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感到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幸福。
讲述人: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