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下午,惠城区河南岸街道牛和地社区“三人小组”上门走访排查。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摄

扫码了解 更多详情
“敲什么敲,不知道人家在睡觉啊!”门打开,一位高个子男人睡眼惺忪,有些不耐烦。
此时是3月24日下午3时20分左右。见终于敲开了门,惠城区河南岸街道牛和地社区干部黄南忠马上表明来由:“我们是社区‘三人小组’,根据公安大数据信息,你从福建中风险地区过来,要实施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请你配合做好体温测量和核酸采样。”
随即,河南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执业医师黄瑞良拿起体温枪,正准备给男子测体温,男子却躲开了。“我身体好好的,刚到惠州的时候就做了核酸,结果也是正常的,为什么还要隔离?”男子突然提高了声调。
“主动配合疫情防控管理,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河南岸派出所的辅警梁嘉豪解释,“要是因为不配合,影响了疫情防控秩序,造成了疫情防控风险,公安机关会依法严厉查处。”
经劝说,男子顺利完成核酸采样。“隔离期间,‘三人小组’每天都会过来,希望你能继续配合。”离开前,黄南忠叮嘱道,“身体有什么不舒服要及时告诉我们,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可以打社区电话。”
疫情防控“三人小组”由村(社区)干部或网格员、派出所民警或辅警、医护人员组成,他们以大数据推送为基础,对重点疫情地区入(返)辖区人员逐一进行走访排查,第一时间落实防控措施。
牛和地社区“三人小组”里,黄南忠和黄瑞良是老搭档了,“有时候要排查的人多,我就开电动车搭上黄医生,派出所的同志也骑车,这样停车方便,效率也高。”黄南忠说,最忙的时候,一下午跑了30多户,“大多数人都是比较配合的”。
但也不是每次都那么顺利。有一回,大数据派下来一个信息,显示对方是从中风险地区回来的。当时已是晚上7时,黄南忠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没接,发信息,不回。赶到对方的住所去敲门,没回应。黄南忠急了,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也帮忙找,直到晚上10时才在一家餐馆找到了人。
派出所人员则相对不固定。“我们各种任务多,一般由所里根据社区安排的时间派人。”梁嘉豪说,他参加“三人小组”的次数不少,且不限于牛和地社区。他记得有一次,根据当时的防疫要求,一个外地回来的大学生需要到集中隔离点隔离,学生本人没有意见,但其家长不同意,一是想念孩子,二是不放心孩子住酒店。“三人小组”多次劝说,并指定一位社区干部作为联络人,方便父母随时联系,最终圆满解决。“我们尽量满足隔离人员的合理要求。”
忙完,黄南忠、黄瑞良、梁嘉豪简单道别,下一次号令吹响,“三人小组”又会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在惠州,一个个村(社区)“三人小组”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织牢织密基层防疫网。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