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惠州市分行

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花

2022年03月30日惠州日报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字号:T|T
    惠州建行主要负责人走访科技企业深化银企合作。

惠州建行主要负责人走访科技企业深化银企合作。

“十四五”规划蓝图已徐徐铺展,建行惠州市分行(以下简称“惠州建行”)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落实新金融行动,准确把握区域经济脉搏,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在优政、惠民、兴企、助管、赋能等方面行善治之力,在主动融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交出一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精彩答卷。

浇灌实体振兴之“花”

惠州建行在保持基础设施贷款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围绕惠州“2+1”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小微企业、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区域重点领域打造链条服务模式,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累计为电子、石化等支柱产业授信近800亿元,投放超过250亿元,为我市实体经济输送资金动力和金融能量。

市委、市政府指出,打造“2+1”产业集群,关键要在集中资源、集聚发展上下功夫。惠州建行紧跟市委、市政府建设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规划部署,通过为产业龙头企业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撬动资源不断向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及生命健康新支柱产业聚集。累计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授信支持超330亿元,实现中海油、壳牌、粤电(平海电厂)、LG化学等石化能源万亿产业龙头企业服务全覆盖,并牵头中海油炼化二期项目银团贷款,助力惠州加快构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优势。向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提供授信近450亿元,为TCL、亿纬锂能等电子行业超过1000家客户投放贷款近200亿元,贷款余额131亿元。

2021年5月,惠州市政府出台“制造业十条”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惠州建行紧跟政府政策导向,开展“智造之光”综合金融服务,在未来五年为全市战略性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3000亿元融资支持,逐年、全面覆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通过整合政银企多方资源,打通产业链条,推动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聚集。2021年,建行利用科技手段推出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科学评价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企业融资实力,上线“集群贷”“支持贷”等创新产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瓶颈。截至2021年底,惠州建行全覆盖服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094家,为近500家高企提供融资支持超过600亿元。

答好乡村振兴之“题”

今年2月16日,广东省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机闹春耕现场会在惠州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丝苗米产业园海纳农业基地举行,拉开广东春耕生产的大幕。惠州建行大力支持粮食供应企业,促进春耕生产顺利开展。截至2022年首季末,惠州建行已为粮食供应企业授信2.73亿元,投放贷款合计1.49亿元,有效保障国家“米袋子”工程。

海纳农业今年要完成50万亩水稻的种植任务,资金需求量较大。惠州建行为该企业投放8000万元贷款,助力海纳农业“水稻种植+水产养殖+乡村文旅”立体化种养模式更好地推行,将耕地产值做到最大化,带动农户提高收入。通过立体化种养模式,稻田每亩产值达6000至10000元,合作农民每亩田可拿到利润达1000元以上,实现高质增产增收。

“伴永康品牌一步步发展壮大,从过去的小粮仓,变身如今粮食年产量超10万吨的农业龙头企业,离不开建设银行的支持。”伴永康公司总经理谢永佳感慨地说。伴永康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缺口问题,惠州建行主动上门对接该企业,通过实际调研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仅用时一个月,就利用建行的乡村振兴贷款政策授信5000万元,投放2600万元,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成功推动伴永康牵头的博罗丝苗米产业园被评选认定为省级产业园。

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惠州建行在这道“考题”上勤钻研、深思考。该行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路径,畅通“金融活水”,奏响赋能乡村振兴的“欢乐颂”。

坚持资产先行,主动对接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该行涉农贷款余额63亿元,比年初新增15亿元,实现全市8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授信全覆盖(授信4.69亿元,投放1.72亿元)、2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授信覆盖(授信5.67亿元,投放2.06亿元)。

强化场景搭建,打造“裕农通”普惠服务点全覆盖当地1146个行政村,实现民生缴费交易笔数近3万笔;同时,凝聚政银合力,与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创新全国首个乡村巴士“镇村通”平台以及全国首个“乡银保+裕农通”项目,解决村民乘车及看病就医报销难题。

纾解中小微企业之“困”

如何让金融活水滴灌到民营经济的“神经末梢”、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是践行普惠金融的必答题。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取决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供给韧性。促进产业链优势向价值链优势转变,离不开千百万小微企业积极发挥作用。九联科技是科创板的上市企业,从企业初创到发展壮大,其自身的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但如何帮助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获得更好的融资,是他们和大多数制造业核心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了破解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行率先同业创新推出网络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通过核链联动,创新“E信通”“E建通”“E政通”等供应链产品,从产业链上下游满足更多链条企业的融资服务需求,助力链条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以“双大”带动“双小”。目前惠州建行已为九联科技的150户上游链条客户实现全线上融资服务,提供融资超6亿元。据悉,2021年,惠州建行为全市超千家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网络供应链线上融资50亿元,加权融资成本3.91%,切实为核心企业及链条企业减负增效。

与此同时,惠州建行着力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的管理机制、经营模式、业务流程、产品体系和技术手段,近三年来小企业贷款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累计为3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超过280亿元信贷资金。

在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建行推出了“小微快贷”“云税贷”等特色产品,线上线下结合,快速、高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目前,惠州建行全口径普惠金融贷款突破110亿元,服务全市普惠客户超1.5万户,在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也大力推动减费让利政策,2021年全年办理延期贷款3600笔,金额17.78亿元;为970户小微企业办理续贷超5亿元,在银保监局监管评价为“一级”,当地同业唯一。

滋养绿色产业之“田”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增长,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瞄准动力电池市场,开启“二次创业”时代,不断加码布局。由于多个项目同步开展投资建设,且项目总投资较大,存在资金缺口,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出资问题,成为了亿纬锂能急需解决的事情。得知亿纬锂能的服务需求,惠州建行服务团队紧密跟进,高效为该集团综合授信额度增额,为“车用高性能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项目”“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等在建项目提供固定资产贷款,助力企业有效扩充产能,有效推进亿纬锂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业务发展。

这也是惠州建行将绿色金融主动融入支持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发展中的缩影。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绿色”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惠州建行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部署,加大对绿色产业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擦亮我市绿色发展底色。

该行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一方面推动资产负债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创新“绿色+制造”“绿色+住房”“绿色+普惠”“绿色+乡村”等服务模式,对接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围绕碳金融打造区域特色绿色资产包,创新绿色产品,不断加大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末,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23亿元,比年初新增50亿元,全年新增近50亿元,增速68%,高出对公贷款增速49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比重较年初提升3.5个百分点。同时,惠州建行也不断加强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开展零碳银行示范点建设,推动营业网点、办公用房等场所低碳转型。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杨若晨 唐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