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前村法治长廊。
走进博罗县杨村镇新前村,只见法治长廊、交通安全宣传栏设在显眼位置,让村民能更好地接受法治熏陶。这是该村重视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据悉,近年来,博罗积极探索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美治为主要内容的“六治”基层治理模式。新前村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在自治、法治、德治发力,汇聚乡风文明建设强大合力,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营造了安全宜居的乡村环境,并于近期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
党建引领激活“自治”活力
漫步在新前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木环绕,景观小品随处可见,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村美丽画卷的形成,与新前村人居环境整治密不可分。作为杨村镇面积较大、历史较为悠久的行政村之一,破旧泥砖房的拆除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题。
万事开头难。新前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建平回忆,刚开始时,有一户村民的3间连片破旧瓦房在显眼位置,但屋主始终不同意清拆,且态度强硬。由于其在村中颇有名望,不少村民对清拆工作持观望态度,清拆工作一时间陷入僵局。屋主在县城居住、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两委”干部多次驱车从县城邀请屋主回村洽谈,做好政策解释与思想工作。与此同时,该村还以村干部、党员带头,先清拆自家的泥砖房,向群众展示了清拆的效果与态度。
屋主最终同意清拆,还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给群众做工作,为清拆工作按下“快进键”。“自此之后,其余的清拆工作感觉豁然开朗。”杜建平说。
“三清三拆三整治”的顺利推进,是新前村基层治理成效显著的缩影。据了解,该村围绕“六治”协同中的“自治”发力,以党建为引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所有重大事项和民生工程均实行“4+2”制度(支部会、村“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实施公开、完成公开)。同时,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和各类规章制度,确保村务、党务、财务及时公开。
法治德治元素融入村民日常
茶余饭后,漫步在新前村的水塘边,交通法规、安全常识等元素随处可见;沿村道一直往前,在法治文化园上稍作歇息,就会浸润在孔融让梨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当中……
在新前村,基层治理还凝聚在村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杜建平介绍,该村将法治、德治相关元素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推动民主法治创建方面,该村“两委”干部主动谋划,建设法治文化园,在为村民提供休憩娱乐好去处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道德等元素,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切实增强村民的法治思想意识。
与此同时,新前村建有完善的“一村一警”工作室制度与“法律顾问”制度。驻村民警每周驻村办公,入户宣传预防犯罪、防范网络诈骗知识;法律顾问每个季度最少进行一次法律宣讲,向村民普及最新的法律法规知识及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帮助村民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完善基层治理。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下,新前村村民的合法利益与基层稳定都得以维护,法促和谐的作用得以彰显。
在德治方面,新前村还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利用精神文明阵地,着力制订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引导全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此外,连续3年开展“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等鲜活事例,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