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

面对面引导帮助 心贴心解疑释惑

2022年04月12日惠州日报博罗新闻
字号:T|T
    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建立专门志愿者队伍,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开展“阵地式”宣讲……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博罗坚持宣传先行,通过形式多样、常态化的宣传教育,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博罗县,工作日期间,总是活跃着这样的队伍:他们通过深入居民小区,聚焦情感交流,推行“零距离”宣讲。他们就是博罗县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这是博罗创新宣讲模式,统筹把握志愿服务特点、垃圾分类知识的原点和群众的关切点,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宣传常态化机制的缩影。记者留意到,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宣传中,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和分类指南,有针对性入户宣传,用群众熟悉的语言、以“聊天式”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对群众进行面对面地引导帮助、心贴心地解疑释惑、实打实地说理点拨,使宣讲更具有亲切感,让群众更易于接受。

除了队伍宣传,该县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开展“阵地式”宣讲,使宣传形式更具有普及性。其中,课堂式宣讲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开展“宣讲下基层”活动。活动中,围绕垃圾分类工作中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由宣讲员或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宣讲,使宣讲形式更具有固定性。同时,加强典型引领,推行示范式宣讲,通过示范小区、“分类达人”等模范场所(人物)的示范说教,达到“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

博罗县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志愿服务队相关负责人说:“宣传是影响力,更是凝聚力。垃圾分类贵在坚持,通过常态化宣传,抓牢群众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和扩大垃圾分类社会影响力。”接下来,博罗还计划推行体验式宣传,开展身临其境、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宣讲活动,引导群众主动融入其中,使宣讲形式更具有现实性,逐渐形成具有博罗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模式。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通讯员徐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