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价值旨归与当代意义
2022年04月16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蓝图,在此语境中,阅读江苏科技大学李晓乐副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历史逻辑》(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特别有意义。
该书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形成过程及其在当代中国现实语境下的价值和意义。著作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意义深刻。
如该书所言,目前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历史逻辑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着力于建构一个大的视角和思路,将分散在不同领域、不同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形式的现象和问题置于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联及其背后的制度变迁逻辑。该书探寻一种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宏观历史变化及其内在变迁逻辑的研究框架。
该书有着强烈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意识和情怀。提出在学科层面上,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政治学科、行政管理、法学这些学科展开,讨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价值意义、实践路径等,马克思主义学科介入较少。
事实上,国家治理问题牵涉十分广泛的学科与领域,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管理、历史、法律、教育等多个维度,因此,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注定需要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方式,涉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
在此意义上,该书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讨论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旨归,对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