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到一个快递,是一家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惊喜之外,回读自己的文字,心里自然想起林徽因的那句“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如今,除了工作、学习,还给爷爷寄自己发表了文章的报刊,算起来,我已经坚持了十五年。
八岁之前,我生活在一个山水相连的小山村。乡村很小,小溪只有一条,路也只有一条,其余全是农田坝地和高低不一的山丘,风景很美,但没有书店。
在农村相对闭塞的环境,受过高中教育的爷爷始终信奉读书非常重要。读书买书这类精神生活的追求只有圩镇小城才有的福利。
庆幸的是,爷爷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动员全家集资筹款向城镇靠拢,理由很简单,就是想让孙辈们能上相对好的学校和多买书看。
我清晰记得,那时,家里并不宽裕。为了实现目标,爷爷想了许多办法。爷爷很乐意帮乡亲好友写请柬、拟对联、取名字。爷爷时常喊我帮忙折红纸、割红纸、拉对联、调墨水、查字典、洗毛笔。爷爷提起笔写字,我拉红纸,也给了我亲近文字的机会。
那时爷爷常说:读书可“专”也可“杂”。说专是集中突破,杂是突破原来读到认为新鲜的范围。后来,爷爷一点点积攒积蓄,然后带我离开了小山村。这种先苦后甜的深刻体验,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刚到圩镇居住,爷爷给了我十元钱,那对当时的我来说,堪称一笔巨款。我把钱小心翼翼地折好藏裤兜里,赶紧往学校旁的书店跑,想着这下可以选上几本喜欢的书了,其中有一本自认为爷爷喜欢的对联集锦。后来,只要有亲朋好友来家里,爷爷都会说,那本书是他的大孙子买给他的,爷爷带着夸赞的语气说这些话,令我觉得读书真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后来,我大学外出,离开了家乡小镇,毕业来到惠州工作。每天的轨迹就是上班巡检、画流程、学原理、练技术,一天下来累得浑身散了架一样,但我一直在努力奔跑,与书为伴,只要有空就捧起书来看。
班长见我用功,便让我做宣传委员,给我一支笔和一沓笔记本,要我拿起笔写新闻稿,写一写基层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每每看到自己的稿件刊登在报纸上,为身边的人加油鼓劲儿,我也有了无穷的力量和动力。
一晃十多年过去,那个小小的房子早已不在了。爷爷执笔我调墨水的童年早已成为我的一束光。
(陈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