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是我们的家

□古月三

2022年05月02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小村初雪(水彩画)成丹作

小村初雪(水彩画)成丹作

我出生在大山,生长在大山,大山是我的家。白云深处有人家,那有人家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小时候,在大山里,总想离开大山。现在,长大了,离开了大山,到了珠三角,但总想大山,总想着大山里的家,常常也回家去看看。我的家乡,在九连山腹地。那里的山,没有漠北的风沙黄土,也不是黄土高原那样光秃秃的不毛之地,而是层峦叠嶂的,这一山连着那一山的,也是一望无际。那里,有竹,有木,有荆棘杂草,有野果野花。春天,还有那夏天,大山是嫩绿的,青翠的,生机勃勃;还有那红的、白的、黄的……各色的花,五彩缤纷。到了秋天,即使是冬天,大山的绿更深了,那枫叶也红了,只是枯黄了近处的一些野草,但那远处的绿啊,似山的海,山的浪,依然充满生机,让人不敢相信,冬天已经光临了这粤北山区。

小时候,大山里,那“灯笼膘”红而甜;那紫黑的“黄板”摘来吃了又想吃。那杨梅就更别说了,“五月节杨梅叭叭跌”,端午节杨梅成熟了,我就和小伙伴们打柴时摘杨梅,不打柴时也摘杨梅,酸酸甜甜的,能充饥,有时候,饥不择食时,一不小心我们连杨梅核也吞到肚子里去了。当然,连核也吞进去的,还有那“莲麻”,剥了皮吃,咬着吮着,滑溜溜的,一下子就滑进喉咙里去了。剥了皮吃的,还有那金黄的山枇杷、鲜红的山荔枝、毛茸茸的“狐狸吓”(野生猕猴桃),黄皮硬核的“眼棕仔”、硕大的”酒饭团”,野果很多,很多,一年四季都有。到了山里就去寻着摘来食,回到了家里又想着什么时候再约小伙伴们上山采摘……

大山里,竹子由那山生到了这山,翠漫山丘,碧绿如海。大人们,冬天挖冬笋,春天再挖春笋,部分用来食,少部分拿去卖,大部分制作成笋干,畅销各地。谷雨之后就“破竹嫲”,砍下来长叶的嫩竹仔,用石灰浸泡着,成了驰名的“东庄纸”原料。到了秋冬,就砍伐那些有三四年份以上的老竹子,用作织围筏(晒稻谷农具)、米箩、番薯箩、簸箕、米筛、鱼篓等等,一应家什工具。

竹子生命力极强,只要根还在,就活着,就能长笋,长成苗竹,长成一片,长成竹林,生生不息。竹子用途甚广,山里人很多家用农用物件,都是取材于它,都可用它制作而成。

大山里,用途极广的还有杉树、松树。门窗、梁桷、木桶、桌子、柜箱等建房材料,还有那家具,几乎取材于杉树、松树呢,大人们勾其松脂,也用其作建房材料,更多的是锯为枕木,运到山外去枕在铁路上。

大山里的树木还可在原地衍生出地方特产。香菇、木耳就从树木中衍生出来。铁树(油桐),它的果实是制作桐油的材料,它的段木,置于阴湿处可生长木耳。我们那里,与木耳齐名的是香菇。青构、椎树,都是香菇生长的原材料,在没有使用菌子做引子之前,老式刀法“放香菇”,是大人们的特殊本领,每到寒冬,这种古法接种的香菇,尽管数量极少,产量全看天气,但那味道啊,对于人的味蕾来说绝对是一个真正的“香”字!

大山里很多植物是药材。金银花、车前草、五指毛桃、狗贴耳(鱼腥草)、枸杞箭等。大山里还有动物,与植物共生,与我们共存。

大山是我们的家,是我童年的家,是心中、梦中永远的家。

我的家在古岑岗营,岑岗营在和平县的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