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好友何庆华快递过来她的新著《缪泾人》,《缪泾人》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去年底出版。
缪泾,江南水乡福地的一条河。江南的故事,人生的传奇,在这个名叫缪泾的地方总能寻觅其留存的烙印。对何庆华来说,缪泾有着文脉之根、精神之系。书中的许多篇什,我分别于《钟山》和《花城》期刊上读过,这次是集中起来重读,仿佛走进了她的家乡,细细辨认了她的缪泾新老同乡,她的长辈,她的童年小伙伴和小伙伴的家长。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少女时代的她本人。
这本书是一本个性鲜明的书,不但能让阅读的自己认识新奇好玩的人物和新奇有趣的风俗,关键还能让自己由此生发许多联想。联想是个好东西,联想能由新思故,由此思彼。譬如我读她的书,进入书中世界,我就本能地联想自己读苏州作家陆文夫、范小青的小说,继而又想到读苏童、王啸峰的小说。不仅因为他们彼此的题材接近,还因为他们的叙事路数和目光游弋接近,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也接近,某种意义上,他们是不约而同地在开掘同一方脚下的吴地。
何庆华走在故乡“邮票大的”的水乡中,天光云影、桨声灯影,还有鸡鸣猪哼,都在她敲字键中游离出没。她的小说很多是真实的,但还有许多的真实她不一定见过,也不一定记得,她就发挥想象力,用识别度颇强的方言,将记得或不记得、没见过的人事,荡起回忆和想象的双桨,丰满起来,鲜活起来,报效生养自己的故乡。
联想还有一大好处,是跳出她的小说,想到自己童年的家乡。我在鄂东南的农村生长的。我的家乡不是江南水乡,是丘陵地带,没有小船往来,却有更多的草鞋板车拖拉机,红尘百尺淹没不长树的小山,炮声隆隆采掘万千年的矿藏。
我一直觉得,各类文学体裁中,小说是最能深刻传神表达作者才华和思想的载体。我在苏州生活了33年,近乎是童年故乡岁月的翻倍,但真正值得采掘的,一定还是我爱恨交织的故乡。(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