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几个月大的宝宝咬自己的小手,而家长常常会赶紧让宝宝把手抽出来,或者打一下宝宝。“一吃手就打孩子的妈妈,等于亲手用镰刀割断了孩子发展的幼苗。”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在其所著的《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一书中这样说。李跃儿认为,吃手就是这么大的孩子应该有的行为。
运用心理学知识解答常见儿童心理问题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是畅销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姊妹篇,是李跃儿关注孩子健康人格培养的倾情之作。该书从论坛收集了大量的问题,并选出了几个主题。书中收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问题,细细一看,这些不都是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吗?作者从家长反映最多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手、安慰物依恋、安全感缺失、分离痛苦、害怕、撒谎和不良情绪等七个方面的表象入手,以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解答了这些困惑家长的儿童心理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
“一岁的宝宝非要含奶嘴才肯睡觉,要不要强行纠正?”“对四岁女儿的依恋物要不要刻意戒掉?”生活中,我们发现,不少年幼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是听之任之,还是反对并戒除呢?孩子由于临时的生活变化或生活模式及环境改变,为了获得内心的安全和舒适,孩子就会在环境中选择一个让自己能够得到安慰的物品。作者认为,孩子依恋安慰物对孩子自己没有什么伤害,家长应该全身心感受孩子的需求,给予满足,包括孩子所需的安慰物。“如果孩子的身心是愉悦的,又能获得发展的满足,成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如果整天拿着安慰物,不去做其他活动。作者则建议成年人应该试着对孩子进行工作引领并介绍他进入群体,慢慢孩子就会把依恋物丢在一边。
“每天早上上班,我那刚满一岁的娃都要上演‘每日一哭’,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早上我离开幼儿园时就抱着我的腿不让我走,哭得稀里哗啦,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在周遭看到,如何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呢?作者建议,如果家长必须要上班,内心不要急于将孩子推开,先把心情调平静了,就坚定乐观地离开孩子。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不断哭泣,家长就陪着孩子在幼儿园周边多绕几圈。其实在徘徊的这段时间,孩子就在内心不断假想着离开幼儿园,不断焦虑爸爸妈妈将要离开的悲痛。作者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在与孩子离别时,越坚定越快速地离开对孩子越好。”
细致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各种心理
我们都教孩子从小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当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对我们说谎时,我们通常都难以接受,应该怎么处理呢?在“如何应对孩子撒谎”这个篇章中,作者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家长要学会在孩子不可爱的时候依然爱孩子。她认为,父母不要只看到表面的这个事件,而要看到事件背后孩子的心理状态。当孩子撒谎时,如果家长指责孩子撒谎,孩子就会注意撒谎,下次就更会探索撒谎的技巧;如果家长指责孩子抵赖,孩子就会更多地抵赖,从而使抵赖成为习惯。如果家长把孩子引出这两种境地,孩子就会去发展出新的兴趣,而不会用撒谎或者抵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本书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只有针对每个育儿问题的具体解读,感觉像一个有爱心的大姐姐,在和我们聊育儿中出现的问题,她细致地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并给予中肯的建议,读来轻松,有启发,我常常从这些案例中举一反三理解自己的孩子,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心理状况,真是受益匪浅。
(陈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