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沿着内心旅行

2022年07月06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到机场送妻子和儿女开启暑假之旅,落单的我内心不免有些失落和怅然,但想到捧书阅读也可览万千盛景时,不觉又暗自欣慰起来。

往日来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直是我们饱览山川美景、享受生活的首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难以忍受旅途颠簸之苦,趁着假日去旅行,不知何时已淡出了我的生活圈。

行走书中,不用风吹日晒跋山涉水,免去花钱排队舟车劳顿,就能徜徉名胜古迹,饱览大好河山,领略各地风情,无形中成了我最佳的旅行方式。

钱钟书先生曾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或许如今不愿意出去旅行,选择书中旅行看风景,也有不想做邮差的缘故吧。那时朝气蓬勃的我,每年都要去旅行,到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但给我留下的,除相册和网盘里珍藏的一些照片之外,似乎没有多少值得回味的东西了,对当年匆匆旅行过的地方,背后蕴藏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饮食文化等,好像从没留意和关注过,更别说在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了。

而今,当我选择在书本里旅行,无论风雨,只要我心有所想,情有所系,选好一座城市,标注一座小镇,看上一处古迹,就跑新华书店、图书馆,选一些与之相关的书刊,认真阅读,生活的点滴、历史的足迹、千里之外的世界,足不出户,多彩的世界在脑中便逐渐明晰起来。兴趣盎然时,快活地浏览着网页、刷着视频,身临其境般跟着旅友一起尽情“打卡”,实在是妙不可言。

诚然,书中旅行的方式,不仅有目标性打卡,还有随心所欲式的畅游。比如,读作家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可以与作者一起寻访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欣赏异国他乡的沧桑巨变和人文风情;读毕淑敏的《非洲三万里》,跟随作者抵达遥远的非洲,去直面饥民、狮子和荒野,路过幸福,也经历痛苦;读沈从文的《边城》,用心去感受湘西那厚重可亲的地域文化……

“读书,是向内心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无论是静心徜徉在书香世界,还是行走在绿水青山间,都可以静享当下幸福美好的生活。

(马晓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