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白华全集》及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真正构成美学体系的是宗白华。”李泽厚先生如是评价他:“一种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从早年到暮岁,宗先生独特地一直保持了下来,并构成了宗先生这些美学篇章中的鲜明特色。”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散文集《昨夜蓝空的辰梦,今朝眼底的万花》,分为《美学的散步》《观念的丰盛》《艺术的情志》三辑,集中反映了宗白华美学和文艺思想,是“体验美学”的代表之作。书中篇章词句典雅,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作者用抒情的笔触引领读者去感受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
美从何处寻?宗先生说,美在那自由灵动的光影和那活力四射的生命里,等着我们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挖掘。《庄子·天道》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美”有时候仅是一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去形容,至于谈美学,并把它上升为理论的高度就更难。“美”确实能让人赏心悦目,可谈美却让人望而却步,原因在于没有深厚的文化修为,难以说出美的真谛。正因如此,宗白华先生也坦言,康德的美学理论翻译过来都很晦涩难懂。那么如何把美学讲得真切,讲得实在,令人读了明白,就如季羡林先生说的那样,把美学从太虚幻境里拉到地面上,朱光潜和宗白华在这方面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宗先生说:“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他以唐代王昌龄《初日》诗与德国近代大画家门采尔的一幅油画对比,形象地说明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宗大师在书法、绘画方面的造诣颇深,以中国古代魏晋与西欧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的作品来对比,推崇晋人之美。他评价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对晋人“行草”的由来、东晋顾恺之的“三绝”、陶渊明的醇厚天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对中国诗画的空间意识、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古代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的深入分析,更体现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辩证缜密的思维。
朱光潜先生有一本书叫《谈美·谈文学》。在这本书中,先生对青年学子启蒙文学知识。在宗先生的这本散文集中,同样与青年人谈人生、谈幸福。他说:“人类最高的幸福在于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他设身处地为年轻人找出烦闷的解救法,他从歌德的人生启示中谈人格与生活的意义。在这些经验之谈中,大师总是抱着谦逊的姿态与晚辈探讨交流,那种平易的风格让人亲近并崇敬。
《昨夜蓝空的辰梦,今朝眼底的万花》是一本并不太厚的小集子,但外在的单薄却难掩它内容的深邃、思想的厚重。集一代美学大师毕生精华作品于其内,徜徉书中,犹如经历一场跨越中西文化的艺术之旅,体悟百般人生的美学盛宴。
(朱延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