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业态 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周爱国

2022年07月20日惠州日报理论
字号:T|T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向海图兴、向海图强,做大做强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海洋渔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惠州作为广东的海洋资源大市,不仅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曲折漫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滨海旅游资源禀赋优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向海图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市,推动新时代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将惠州港发展成实现“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重要枢纽

一是加强政策组织保障。尽快出台惠州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今后一段时间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加强各涉海部门、县(区)的沟通协调,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惠州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创新构建海洋领域政策体系。组织开展《惠州市海洋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制定研究,起草《惠州市关于全面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涉海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在涉海产业海陆统筹融合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拟推出一系列措施。

三是将海洋产业纳入“2+1”产业集群体系。联动国内外海洋科技产业创新资源,构建集研发、设计、制造、交易、金融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促进惠州海洋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四是强化惠州港的枢纽作用。按照《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惠州港以能源、原材料和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运输。要积极发展大宗货物海铁联运,使之具备临港工业、装卸仓储、中转换装、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和旅游客运等功能。要积极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加强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发展,持续提高港口运转效率和安全性。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同时,规划建设与临海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相配套的码头项目,完善集装箱运输系统和能源储运系统,使惠州港发展成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的重要枢纽。

推进重大临海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项目建设

五是提升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推进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建成一批标准化渔港、标准化鱼塘、标准化养殖基地,建成一批新渔村、培育一批新渔民、发展一批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渔业经济对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互联网+”、“文化+”、“运动+”、“科普+”为目标,全面探索渔业发展道路,培育新业态。

六是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休闲业。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要求,在巩固传统滨海旅游业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海岛观光、滨海游艇、海上垂钓、海底潜游和休闲渔业等集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区,重点发展巽寮湾、平海湾与红海湾区域旅游。

七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一是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推进广东太平岭核电一期、惠东港口海上风电一期、LNG接收站等重大临海能源项目建设;二是建立海洋生物医药基地(科技园),形成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化制品为主的产业格局,大力引进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制造外延项目,建成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三是在环大亚湾主要发展石化、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及临港工业;四是在红海湾重点发展能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集约化海水养殖;五是加快能源工业基地建设步伐。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