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学会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思维,提高思维梳理的效率。不少人希望能在生活中运用到思维导图,却往往不知怎么下手。这本由孙易新所著《学一次用一辈子的思维导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则紧贴实际,解读了多个案例,让读者能轻松掌握思维导图在各种场合的应用。
解说思维导图常见误区与困惑
“有杂志报道思维导图法被全球超过两千家跨国企业采用,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思维导图是自己的笔记,不用拘泥于规则,只要自己看懂就好了?”“我不太会画图,思维导图法可能不适合我用吧?”……书中,作者为了激发大家学习思维导图法的兴趣,针对学习思维导图法常见的误区与困惑为大家逐个解说,厘清盲点。作者认为,思维导图,用到了文字、数字、逻辑以及图像、色彩等元素,在提升逻辑分析能力的同时也能强化记忆力。其分类原则是上位阶代表重要的、抽象的概念,下位阶代表具体的事物。画思维导图,主要是掌握其原则与精神,不要担心图画得不漂亮。
作者分别从“个人成长”“家庭生活”与“职场工作”三大领域,收录他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针对每张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进行点评解析,帮助大家学习成长。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心智的智慧与心理状态,作者以具体的几个实际案例,解析其应用在个人成长领域的原则与技巧。例如,一位女性学员在看了网络电视《女生家庭健身塑形教程》后,想运用思维导图法帮自己记住这些健身动作。她原先画的思维导图大致如下:首先,画一个橙色的胡萝卜作为中心图,接着画主要主题,比如主题“身体训练”讲授了5个动作,作者就以每个动作作为一个分支,按顺时针方向分布中心图周围,最后,再画了每个主题下的具体内容。作者评价其主题很好,但逻辑结构不够清晰,建议第二阶段分支加身体部位名称,第三阶段加动作要领等。这位女性学员按照老师要求修改后,觉得比看影片方便很多,看思维导图健身,能使其大脑和身体迅速进入状态。
学习思维导图最佳途径是“生活化之后再课业化”
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吗?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他甚至认为,学习思维导图法的最佳途径就是“生活化之后再课业化”,也就是说从生活情境中去熟悉其技巧,再融入学习和职场中,才能真正得心应手。比如,在亲子沟通方面,思维导图就可以让不具有逻辑概念的学龄前孩子,可以循着思维导图内容的结构脉络进行对话,加上导图上的图像与色彩,让孩子更能参与其中,实现良性的亲子沟通。
思维导图经常被企业应用于突破思维限制、活动策划、问题分析与解决、项目管理、会议沟通、职场学习等领域。很多大型企业开始把思维导图作为提升员工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以及辅导其产出创意的必备工具。例如,职场人士在策划一个活动时,传统思维步骤总是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活动内容有哪些”,而忘了根本目的性。作者建议采用7R的创新企划步骤画思维导图,回归问题本质,“7”具体指逻辑思考首部曲的5W2H,即目的(why)、内容(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预算费用(how much),构思如何执行(how)。另外,以我们职场中经常召开的会议为例,参与讨论的成员发言内容有可能是抽象的,也有可能是具体的,这时候,就要结合由上到下与由下到上的双模式来画思维导图。
该书讲述了不少案例,每张思维导图都有作者详细说明思考与绘制的过程,给读者很大的启发。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先模仿,以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重新安排结构,完成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