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是汉代学者董遇倡导的“三余”读书法。虽然董遇所处的时代,与我们今天工作生活的环境大不相同,但他那种抓住空余时间读书的精神,对我们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一段时间以来,每天忙得像个陀螺,总觉时间不够用,想来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也成了奢侈的事情。上班时,总是盼望着假期到来,以为这样便能把想读的书一口气读完,将未摘抄的佳句和喜欢的美文整理存入网盘。可是真的到了假期,却总是为了一些琐事忙个不停。面对家里一摞摞的书,心里难免有些落寞烦躁。
记得从小学到中学,偶尔借到一本诸如《三国演义》《杨家将》《三侠五义》之类的古典小说,白天趁着放牛、放羊和看管瓜田的时间,晚上躲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不知疲倦地阅读,砖头般的厚书,用不了两天便匆匆读完。虽然为的是追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痴迷于刀光剑影的侠义江湖,但那种争分夺秒、惜时如金的读书劲儿,至今回想起来,依然令我记忆犹新。
初中毕业后我参军入伍,有时工作训练任务繁重,看到阅览室、图书馆琳琅满目的书刊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训练间隙或节假日,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身心愉悦,精神世界是富足的。我不仅逮住点滴时间惬意阅读,还不忘摘抄、写笔记,唯恐辜负了那海量的书籍。
与书为伴,军旅别样精彩。在军营摸爬滚打的岁月里,我每天坚持见缝插针阅读的习惯经年未改。
然而,最近几年,由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诸多事务的干扰,安静地阅读,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其实,我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我放松,以“忙”为借口找理由不读书,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只是我没有把时间留给读书而已。
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为了不给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我必须从现在起,重拾那远去的点滴时间,做到四处有书,四时可读,手边有书,随时可读,哪怕是诵一篇文、读一首诗、念一页纸,亦是对新时代最美时光的最好珍惜和告慰。
(马晓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