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摄影家程萌在其新作《极地天穹》(沈阳出版社2022年5月第一次出版)中,以俯仰天地的视角和悲怜人类共同命运的情怀,对两极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多纬度记录式书写,让我们明白,在激情和速度之外,更重要的是纯净和谐的人居环境。
一部寻觅自然豪情与人类勇气的诗作
2022年是人类抵达南极111周年。作为国内首部涵盖南北极和冰岛的长篇非虚构旅行作品,该书可谓是一部寻觅自然豪情与人类勇气的诗作。全书共分为“南极旅人:在冷冽之夏,一个人”“环游冰岛:驶入时间之海”“挪威:风中的玫瑰”“芬兰:极光闪耀的遥远之地”4章,并配有187幅摄影照片。
作者以直抵生命的文字和丰富的影像文本,将发自内心深处的闪光力量传递出去,帮助读者理解南极、冰岛、挪威和芬兰北极圈地区的水岸、岛屿历史、自然、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让我们在感叹地球两极的磅礴气势和浩然之美中,对生命、生态和人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南极是最后一个被人类发现的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海拔最高、风速最大的大陆,是人类世界最后一块净土和地球环保链条中脆弱的一环。虽然地域上它离我们很远,但现实中却离我们很近。
书中,向我们科普了南极的重要性。“南极辐合带横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不仅分隔了两个水文区域,也分隔了不同的海洋生物带和不同的气候区”,为海洋生物繁衍提供了充裕的养分。“南极环极流是世界上最大的洋流,密集的冰冷洋流与地球热带和温带的暖热海流交汇,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进而影响着世界的气候。“南极冰雪约占世界总量的90%,淡水总量占全球的75%,是人类最后的淡水库。如果这些冰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60米”。接近极地,让我们不仅更加懂得环保的意义,而且更体会到自然界的绝美与残酷,这也是人类越来越关注遥远南极的原因之一。
任何的生物和动物,都有着被尊重和不被占据的权利。“人类目前的活法,决定着子孙后代的活路。”这是回归自然、重归宁静的大道。
充盈宏大的美感和对现实的透视
山河邈远,人间充满热望。“即使在一种英雄主义精神辉耀下的极地探险,也可以洞见人性的美好和邪恶,照见命运之手的强大。”英国探险家奥茨船长,在食物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为了减轻队友的负担,心甘情愿地在暴风雪中走向死亡。只可惜,5位探险家最后全部遇难。而奥茨的“I am just going outside”却成为英语世界里耳熟能详、铿锵有力的名言。
那种为了理想、为了他人、毅然走向生命终点的淡然和从容,以及举重若轻的姿态,不仅让人热泪盈眶,更让人看到了面对沉重生命的另一种超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考探险不仅是与大地的相互触摸,更是接受人类不屈意志和探索精神的洗礼。因为极地所弘扬的是勇敢、智慧和英雄主义。
旅行是一个异乡人坚持寻找心灵本土的艰辛历程,它不仅是阅览风景,寻找故事,还与华丽和真实贴得更近。书中始终充盈着一种强烈的挚爱、丰沛的诗意、宏大的美感和对现实的透视,让我们在感受淡然的生命归宿中,思考着热爱与厌倦,坚守与疏离,繁华与荒芜。“寒冷,只是南极的一种表情,伟力才是它的内核”。
“现实中的北极,比想象中的北极更为妖娆和严酷,那是由暴风雪、帝王蟹和萨为文化组成的丰富画面和体验”。旅行中的风景和生命启示,不仅开拓了作者生活的边际,还开阔了生命的情愫,让远征的步伐更加有力。
世界总是激荡而来,安静而去,所有的行走与记述都是期待自然之翼耸动起热情的翅膀,使我们漠视环境和冷漠的心灵得以苏醒。这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该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秦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