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公元1011年-公元1077年),字尧夫,谥康节,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仁宗嘉祐及宋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梅花诗》《皇极经世》等作品。
邵雍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与他自小勤奋苦学分不开。据元代张光祖编撰的《言行龟鉴》一书记载:邵雍从小就喜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邵雍读书时,在寒冷的冬天不生炉子,酷热的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上床睡觉,就这么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在浩瀚的书籍中跋涉后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可以与古人做朋友,不仅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带着这种与古人为友的心愿,邵雍携带简单的行李就出发了。他渡过黄河、越过汾河,考察了西周时的分封国——齐国、鲁国、宋国、郑国等遗址。通过一段时间的游历,邵雍见识大长,视野开阔。游历回家之后,邵雍若有所思地说:“世间的大道理就在这里了吧!”于是,邵雍从此坚守在洛阳城书斋中,开始反复研习《易经》,探寻《易经》中蕴藏的奥秘。
为了学有所成,邵雍“三年不设榻”,也就是说,邵雍多年也没有铺设过床铺,上床睡过一个囫囵觉,就这么在书榻前“昼夜危坐以思”,最后,悟出独家心得,最终成为一代理学大师,名扬天下。
从邵雍的成长经历不难看出,一个人要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就要肯下苦功夫学习,在人类创造的文明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逐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对于一切有志者来说,邵雍“三年不设榻”的刻苦钻研精神,无疑是值得学习的。(贾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