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晴隆党群服务中心揭牌

为晴隆籍党员和务工人员提供暖心服务

2022年08月30日惠州日报大亚湾新闻
字号:T|T

日前,大亚湾·晴隆党群服务中心揭牌。这是继“晴隆职工之家”后,大亚湾区为在大亚湾的晴隆籍党员和务工人员做好服务的又一暖心举措。该中心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大亚湾区—晴隆县东西部协作“山海同心”工程向纵深发展,是该区打造党群助力东西部协作工作的一个创新探索。

今年6月,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选派了7名年轻村(社区)“两委”干部到大亚湾区挂职锻炼,挂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不断促进两地干部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办法互学,共同推动大亚湾区—晴隆县东西部协作党群“山海同心”工程三年行动落地。同时,2021年以来,大亚湾区紧扣“山海同心”工程,采取各项措施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一批晴隆籍务工人员陆续来到大亚湾各大企业务工。

为加强在大亚湾的晴隆籍党员和务工人员的学习教育与联系服务,大亚湾区委组织部推动成立了大亚湾区晴隆籍流动党员党支部,选址建设了大亚湾·晴隆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有党建宣传长廊、组织生活馆、党建书吧、心理咨询室、党群服务室等多个功能区,并将以项目化管理模式,常态组织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党群读书会、专题辅导讲座、走进大亚湾等各项党群学习与服务活动,真正让在大亚湾的晴隆籍党员和务工人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流入变融入。同时,持续发挥党支部、党群服务中心的沟通桥梁和服务功能作用,常态关心收集在大亚湾的晴隆籍党员和务工人员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加强与晴隆县及大亚湾区职能部门的联系交流,双向发力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与困难,不断增强在大亚湾的晴隆籍党员和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职工心声

奋发学习 安心生活

在大亚湾·晴隆党群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后,大亚湾区委组织部还召开大亚湾区—晴隆县党群交流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关心晴隆籍党员和务工人员在大亚湾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着力构建学习交流、服务保障、发展平台,营造安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两个多月前,7名年轻村(社区)“两委”干部从1000多公里外的贵州晴隆县来到大亚湾区,挂任村(社区)党组织兼职副书记,挂职时间为1年。他们积极主动融入挂职村(社区),在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办理民生实事等各项村(社区)事务中履职尽责。

在澳头街道金湾社区挂职的蔡思思说,金湾社区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面推行“135工作法”、打造“党群同心圆”党建服务品牌、打造“流动党员之家”等做法,让她收获很多,也让她看到家乡和自身差距。党组织和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她很多帮助,她将加强自身学习,将大亚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带回家乡。

在西区街道塘尾村挂职两个多月以来,岑鹏程被该村浓厚的朱子文化底蕴深深吸引。“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己所在的规模村是布依族聚集的地方,可以借鉴塘尾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系统挖掘和推广当地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触很大,既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也认识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动力。”在霞涌街道小径湾社区挂职的易恢玉说,这次挂职锻炼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挂职期间,他将坚持不做旁观者,也不做局外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主动参与社区事务。

今年41岁的郑金莲在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工作了23年,整个青春年华在大亚湾和比亚迪度过。“现在我开着比亚迪的车,结婚生子都是在大亚湾,孩子也在大亚湾上学、长大的。”郑金莲说,是大亚湾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好政策和公司领导的关心,让她坚守大亚湾,也收获了好的生活。

会上,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智明鼓励挂职干部及晴隆籍务工人员在大亚湾安心工作、生活,并寄语大家要积极发扬革命老区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大亚湾工作并带动影响当地干部群众;要勤学、善思、多实践,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要充分发挥大亚湾·晴隆党群服务中心“家”的作用,加强党群学习交流,丰富党群服务活动,积极帮助困难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宣传带动更多晴隆籍朋友到大亚湾工作。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贺浩然 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