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在银行办理业务。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在二维码扫码支付覆盖面越来越广的今天,扫码存取款因其便利性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不过如今却有银行叫停了这一业务。近日,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相继表示,将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线上交易业务发展,ATM二维码存款业务需求量低,使用频率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关停这一业务,是银行正常的业务调整优化,有利于银行加强安全管理,避免潜在纠纷。
两家银行停止ATM二维码存款业务
近期,中国银行发布《关于调整ATM二维码存款业务的公告》称,于8月29日起,调整ATM二维码存款服务。调整后,ATM无卡扫码存款功能将停止,用户仍可持该行银行卡办理ATM存款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
就在此前几日,建设银行也发布公告《关于停止ATM二维码存款业务的公告》,表示自2022年8月19日起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之后用户仍可持建设银行卡、选择无卡无折存款服务或开通“刷脸办”服务功能办理ATM存款业务。
中国银行并未说明关闭这项服务的具体原因,建设银行客服人员此前表示,银行新增“刷脸取款”等功能,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资料显示,建设银行于2021年推出ATM二维码存款业务,使用这一功能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建设银行客户端,在带有存款功能的ATM机上选择“手机智慧办理”,再选择“扫码存款”获取二维码,之后用手机客户端扫描屏幕二维码,核对身份后放入现金进行后续存款操作。而且,用户进行存款时,只能存入手机银行绑定的账户。
建设银行客服表示,目前关闭的只是二维码存款功能,取款功能还可以正常使用。对于没有携带银行卡的用户,建议采用无卡无折存款服务,或者按照ATM机步骤指引,使用“刷脸办”等业务完成无卡存款。“‘刷脸办’功能并不需要用户进行开通,无卡无折用户进行存款操作时可以直接选择刷脸服务,系统会自动识别和判断引导用户进行操作。”建设银行客服人员说道。
记者在惠州建行某网点ATM机体验了一次“刷脸办”,在输入与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后,ATM进行了人脸识别,通过后即可将现金存入名下账户,全程不需要打开手机进行操作,非常方便快捷。
操作流程繁琐渐成“鸡肋”
近年来,“拿出手机扫一扫”成为了市民的生活习惯,多家商业银行纷纷乘着东风增设了ATM扫码存款功能,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地方商业银行等。
在业务流程方面,各家银行推出的ATM二维码存取款业务基本相同,扫码存款方式主要为用户首先点击ATM机扫码存款功能,然后登录手机银行扫描二维码,选择存款账户输入密码,在ATM机存入现金后完成后续操作。但自诞生起,这项业务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
记者在银行网点观察到,前往银行办理业务的用户大多为年龄较长的老年人,他们大多在柜台办理业务。少数前往ATM机进行操作的用户,基本都会携带银行卡进行存取款,市民张女士表示,“平时转账都在手机上完成了,偶尔去银行存钱取钱也会带着银行卡,操作起来还是插卡输入密码的方式更为方便。”
的确,记者在一些银行使用“ATM二维码存款”业务时发现,虽然“无卡无折”且不需要使用身份证,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步骤比较繁琐。用户要在柜台ATM机前配合手机使用,必须下载该银行手机客户端,且要更新到最新版本,如果在此过程中耽误时间较长,二维码失效需要重新操作。而手机客户端使用又需要身份验证,相较于插入银行卡直接操作浪费不少时间。
此外,必须用手机操作的方式也不符合如今前往银行办理业务“主力军”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而下载了银行手机APP的年轻人又很少使用现金进行线下存取款,使得这一功能逐渐成为“鸡肋”。
ATM机顺应形势进行转型
从安全性来看,ATM二维码存取款业需要多种交叉验证来保障用户安全,例如手机银行APP登录密码、现场扫码、扫码后仍需要在ATM机上输入银行卡交易密码等。出于安全考虑,部分银行也对无卡取款设置了一定的取款限额,如二维码取款要求日累计取款金额不超5000元,预约取款的单笔限额为1000元等。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从技术层面角度来讲,ATM二维码存款业务流程本身不存在安全问题,但可能存在不能准确识别存款人身份、不能确认存款人与收款人关系等漏洞。
过去几年,存款业务一直在加强监管。而扫码存款容易让不明来历的现金流入金融系统,有通过拍摄ATM二维码信息,电信诈骗远程控制受害人,存钱进他人账户的可能,存在一定洗钱风险。
2019年,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金融机构对无卡无折存款业务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管理工作》,表明无卡存款的流程存在洗钱风险。2019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银行关闭该功能,或者对该功能进行升级,增加刷脸以进行身份认证。
实际上,在数字经济的洗礼和非现金支付业务稳步增长的背景下,ATM机的地位和作用也大幅锐减。央行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ATM机共有93.67万台,较上季度末减少1.11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数量环比下降1.17%至6.63台。
和ATM机数量下滑成反比的,是稳步增长的非现金支付业务。同样来自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967.30亿笔,金额1149.8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4%和7.91%。
随着线上支付业务发展,ATM机的业务量大幅下降,数量也相应减少,各家银行正在升级改造ATM机的各项功能。使用频率低、安全性不高的业务将被取代直至消失成为一种趋势。有分析人士认为,ATM机数量下滑已经是不争的现实,只有顺应形势,对业务流程及终端设备实施数字化转型,贴合用户需求进行改造升级,才能做好产品转型,以变谋存。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