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银行理财稳健型产品受捧

2022年09月01日惠州日报金融周刊
字号:T|T

理财公司最新“画像”来了!近几年,市民理财意识逐渐增强,市场上理财产品种类层出不穷、数量持续上升。作为各类理财产品中的“主力”,银行系理财产品一直备受关注。今年是资管新规全面施行的第一年,随着净值化转型全面推开,银行系理财产品交出转型后首张半年度“成绩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投资者数量达9145.40万个,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收益波动时代,“避险”也成为很多投资者更多的理财选择。

上半年投资者整体偏好稳健

2018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随着3年过渡期结束,2022年资管新规元年正式开启,银行理财市场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从根本上来看,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就是打破刚性兑付,从“保本理财”向“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转型。其本质是理财收益计算方法,由摊余成本法向市值法变更。

资管新规全面实施的第一年,理财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上半年,理财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净值型产品成为市场绝对主力,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持续推进,标准化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加,产品收益情况保持稳健。

“收益计算方式的改变,不影响理财产品的正常运作,也不会对收益造成影响。净值化转型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不利影响,市场自然不会出现剧烈变化。”我市一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解释,摊余成本法是把理财产品持有到期后的整体收益分摊到每一天来计算,会产生持有理财产品能够保证每天正收益的错觉。而市值法则是根据每天市场行情,加上或减去由价格波动情况计算得出的动态市场估值。能够准确地反映当前的市场价值,更有利于认识到产品潜在的波动性和投资风险。

虽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之路已经走过数年,但仍有部分存续产品没能完成转型,整体进展正稳步推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总体市场的95.09%,较去年同期增长16.06个百分点。

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

随着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截至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145.40万个,同比增长49%,个人投资者依然是绝对主力,其中99.08%的投资者都是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仅为83.72万个,占总投资者数量的0.92%。在投资者最关心的收益方面,理财产品在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较去年上半年增加34亿元。

转型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相关的各项数据明显增长,长期限理财产品的表现最为亮眼。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443天,同比增长57.65%。截至6月底,1年期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余额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1.15%,较去年同期增长23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7.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2%,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3.83%,较去年同期增长5.65个百分点。混合类理财产品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占比较小,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把钱存进银行比较放心,是大部分投资者选择银行储蓄、理财产品的原因。从产品特点看,长期限理财产品仍是银行的优势所在。”上述工作人员认为,随着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深入以及投资者投资诉求趋向多元化,理财产品投资策略、期限品种会不断丰富,但仍旧很难动摇长期限产品在银行理财业务板块中的重要地位。

养老理财产品不断上新

在政策利好持续释放背景下,养老理财成为今年理财市场“热门”,该《报告》指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8月18日,交通银行旗下交银理财发售的首只养老理财产品“交银理财稳享添福5年封闭式1号养老理财产品”结束募集。同天,农业银行旗下农银理财的首只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农银顺心·灵珑”接力登场。

从2021年12月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问世以来,养老理财市场不断上新,试点机构不断扩大,由原先的“四地四机构”扩大到如今的“十地十机构”。截至8月20日,市场上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累计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达40只。其中有35只产品为首批获试点的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发售;有5只产品为第二批获试点的中邮理财、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农银理财发售。

记者查看8月20日在售的4款产品的产品说明书发现,中银理财、邮银理财、农银理财发行的3款产品均为二级(中低)风险、期限3年及以上的封闭式固收类产品,投资性质均为固定收益类,业绩比较基准基本在5%到8%之间;还有1款由招银理财发售的产品,则是三级(中)风险的开放式净值型,投资性质为混合类,业绩比较基准为4%~9%。银行工作人员分析,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养老理财产品被认为具有业绩比较基准偏高、整体风险等级不高等优势,因此也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持续青睐。

今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提出个人养老金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养老第三支柱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单是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是个人、金融机构要面对的长期重要课题。

业内人士提示,养老理财今年以来确实表现亮眼,客户接受度比较高。但需注意,养老理财封闭期长,一般为5年,需要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来评价整体水平,此外,理财非存款,产品仍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同业存单成“避险”新选择

当“避险”成为投资者的热门话题,同业存单这一“新品”也在上半年投资者中不断提及。日前,工银理财发布的“天天鑫添益同业存单及存款固定收益类开放式理财产品”主要投资同业存单等货币市场工具、固收类工具等,业绩比较基准为年化2%-3.3%。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目前已有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了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除工银理财外,中银理财今年5月份推出了“中银理财—稳富高信用等级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期理财产品”,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则分别于今年3月份、4月份发行了主要投资于同业存单的理财产品“招睿活钱管家(同业存单及存款)1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稳享日开(同业存单及存款)”。在起购门槛的设置上,工银理财、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发行的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起购金额均为1元,中银理财发行的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起购金额更是低至0.01元。从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来看,上述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在2%至3.6%之间,收益率相对稳健。

“银行理财子公司布局同业存单类产品是理财子公司为平衡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而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也意在抢占市场份额。”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家明明表示,目前来看,尽管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数量并不多,但发展潜力较大,可满足投资者对高流动性、稳健收益产品的需求。基于此,在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压力下,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有望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下一个发力点,或承接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外溢资金。

据了解,同业存单类理财产品以银行同业存单为底层资产,风险低、流动性强,可理解成创新型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2014年末以来同业存单指数年化收益率约为3.6%,某种程度上可作为货币基金的替代品。

明明表示,同业存单指数理财产品未来收益率走势与其挂钩的同业存单指数紧密相关,而同业存单指数反映整体同业存单市场的表现,从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表态来看,短期利率或略有上行,在短期内压制同业存单指数理财产品收益率,但长期来看,其收益率大概率高于货币基金,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是不错的投资标的。

不过,普益标准研究员王丽婷提醒,低风险不等于保本,机构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应注重风险提示,帮助投资者熟悉产品要素和资金投向等,并提醒投资者该类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的区别以及该类理财产品仍存在净值波动导致收益不及预期的可能。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