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到了,亲戚又从北方黑土地寄来了我念念不忘的月饼。彩印塑封,花花绿绿一大箱,内面闪银,上端留提手孔,这算是时下最简易的礼品手信的包装了。可相对昔日那熟悉的、透着油的、黄白草纸卷成筒状,又用细纸绳扎起的月饼来说,还是奢华、陌生了许多。在那些生活艰苦的年月,过的是连大米白面都不能足给的日子,不年不节,其实很少能吃到点心和月饼的。八月半,也不懂得庭院郊野、花前月下,就是加一两个荤菜,盘子里切成小块的月饼,不是为了斯文,实在是不够分,才出此上策。因为去供销社用平时省下的5元大票,还要用口粮换来的粮票才能购得,大家只能尝个新鲜、甜甜嘴。
月饼外皮油少,同普通饼干的火候颜色差不多,就是上面的印花,应该是刷了油或者糖稀之类,晶亮酱红,清晰夺目,边上有一圈整齐的瓦楞,掰开时还要费点力,断口整齐,白糖、冰糖、芝麻、青红丝、什锦果仁全都诱人地在眼前呈现。从正面咬上一小口,嚼个半天。因为从来没有大口吃足过,就显得是金贵的稀罕物,慢慢咀嚼那带着韧劲又层次分明的香甜,便牢牢留在记忆里,好像这是世间绝佳美味。自从20世纪80年代,离开故乡到湖南,辗转又到广东工作,这些年送人的、人送的、单位发的各种月饼,包装极其精美,月饼多是蛋黄莲蓉、冰皮水果、叉烧、鱼翅燕窝,价格不菲……可每每回忆起那平平常常的白糖五仁月饼,还是有些念想……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正宗的月饼应该就是甜而不腻、香而不糯、珍而不贵,是硬硬的皮、五颜六色的馅。所以,以往的中秋节前,也常有亲友寄来月饼,也在网上买过,盼望找回那时吃月饼的场景和感觉,结果还是有点失望,甚至吃不下,或只吃几口,就丢下了,不只是因为缺少往昔的味道和口感,要么嫌太硬太干,要么嫌太油太腻,吃了烧心。这次是开饭店的晚辈寄来了满满一纸箱,包装上印的各种美好词语和名称,标注了五花八门的馅儿,我迫不及待撕开包装,一口下去,还是东北豆油特有的香味儿,还是甜甜的五仁白糖馅儿,就是油多,呈金黄色,看着就有点腻人,嚼着也松软,像是带馅的酥饼。面上的花纹也因为酥软起了皮而看不清了。
一晃四五十年过去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有些东西还是不变的好,那是我们未泯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