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士民具酒馔会亲朋,荐新芋,妇女则拜月卜祥兆。”清乾隆四十八年《归善县志》和清光绪七年《惠州府志》均记有惠州中秋习俗。又忆苏东坡有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轻轻吟读“具酒馔会亲朋”“荐新芋”“小饼如嚼月”等诗句,记忆里的中秋滋味便鲜活起来。
月饼是中秋节不可少的美食。小时候,八月十五前几天,母亲总会到圩市买月饼。那时的月饼种类不多,主要有蛋黄白莲蓉、蛋黄红莲蓉、五仁、叉烧。包装也十分简单,多用油质纸卷成一筒,每筒四个,外套红蜡纸。我吃月饼很挑剔,吃蛋黄莲蓉月饼,只把蛋黄抠出来吃;吃五仁月饼,把瓜子仁、核桃仁挑出来吃,其他就剩下在那里。月饼里的咸蛋黄很是好吃,既有蛋黄的咸香,又沾了莲蓉的香甜;瓜子仁和核桃仁也十分甜脆可口。只是我这种吃法少不了要挨骂,母亲会在一旁吼道:“快把它吃完!”在母亲的“胁迫”下,大多时候是能把吃剩的月饼吃完的,但也有吃腻的时候,这时总是苦了母亲,她会默默地把孩子们剩下的吃掉。
随着时代的发展,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冰皮月饼、水果月饼、豆沙月饼、黑啤酒麦香月饼、火龙果椰皇蛋沙月饼、海盐摩卡流心月饼等新口味进入人们视野,包装也越来越精致高档,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第一次吃冰皮月饼,是在小学。那一年到外婆家过中秋,大舅从冰箱里拿出一盒冰皮月饼,说是托人从香港买的。小小的冰皮月饼,外皮用糯米制成,纯白诱人,内裹红豆沙、绿豆沙、凤梨等馅料,一口咬下软糯香甜,滋润味蕾。后来,又吃过传统的水果月饼,水果的清香一定程度上能消减甜腻。吃过各式的月饼后,突然有些怀念以前的筒装月饼了。留在记忆中的味道许久未尝,也许怀念的并不是从前的滋味,而是逝去的童年时光。
在博罗,月光饼也是中秋拜月不可少的食物。月光饼如圆盘大,用糯米粉、白砂糖做成,佐以芝麻、花生米、瓜子仁等馅料。月光饼基本为本土制作,包装很简单,有些只包上一层塑料袋就拿出来卖了。我们这一代,零嘴众多,很多孩子都不爱吃干巴巴的月光饼。然而,奶奶和母亲却很喜欢吃,她们觉得特别香甜。有一次,我从外地赶回家,一路奔波,饥肠辘辘,家里啥吃的都没有,所幸在冰箱发现一个月光饼。嚼吃几口,发觉饼香味美,这才尝出了月光饼的味道。
正所谓“春祈秋报”,中秋前后瓜果飘香,喜迎丰收。柚子、葡萄、橘子、柿子、板栗等应节食品摆上了餐桌。煮板栗、剥柚子、吃水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好不热闹。板栗常吃的有两种,一种形状稍扁,一种偏圆。扁的软糯,圆的香甜。板栗好吃却不好剥开,母亲若得空会在下锅前先剪开一道口子方便取食,若是没有提前开好口,吃时恐怕要用牙咬了。开柚子也讲究一点技巧,只在一头开一个小口把整个果肉取出来,就能用形如灯罩的柚子皮做个灯笼。提着一个柚子灯到处走,很有情调。柿子是奶奶爱吃的,红彤彤的软柿子入口就化,很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家。于是,每当看到水果摊上有红柿子总会想起奶奶,但她再也吃不到了,她已去世两年多。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今时中秋习俗虽无旧日“争占”之盛,但月圆之夜阖家团聚的美好愿望一直存在人们心中。鲁迅在北京独居时曾在日记中写下:“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游子在外回忆着与家人分食月饼的热闹场景,以此消解月夜的寂静。圆月清光里,忆起中秋滋味,心中便有了“共此明月光”的暖意!无论身在何方,真情牵绊处,总有团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