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海湾大桥。惠州东江图片社 供图
曾经,在我的认知中,惠州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域概念。30年前,追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南下的脚步停留在惠州。从此,古老而又年轻的惠州在我面前掀开了迷人的面纱……
惠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素有“岭东名郡”之美誉。千百年来,以苏东坡、李商隐、杨万里、文天祥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贤士曾客居或履足惠州,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素以文化人自居的我,来到惠州后,方觉自己孤陋寡闻,对大文豪苏东坡知之甚少更为汗颜。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谪贬惠州,寓居两年零七个月,留下了587篇(首)佳作,早年曾诵读过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东坡寓惠期间所作的千古名句。他以贬官之身,为民请命,为民谋利,关心民生的事迹流传千年,赢得了惠州人民的真诚爱戴和永久的怀念。晚清惠州著名诗人江逢辰有诗云:“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而苏东坡晚年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自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以说,苏东坡是惠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传播者,千年以来,其以深刻的思想、文化和杰出的人格魅力,对惠州的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惠州工作定居后,西湖是我游览次数最多的景区,它名气赫然的主要原因与苏东坡有关。西湖最早称丰湖或平湖,苏东坡寓惠期间,在《赠昙秀》诗中写道:“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第一次将丰湖称作西湖。明代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每每有外地初次来惠州的亲朋好友,我会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湖,并陪伴游览西湖。除在西湖饱览岭南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外,更多的是寻觅众多的东坡印迹,苏堤、西新桥、六如亭、朝云墓,一路东坡记忆,从岁月深处返回,形成千年的低吟回响。
记得那年,与一位远道而来的诗人朋友游览西湖,他在朝云墓和雕塑前伫立良久,返回后不久,创作了一首题为《王朝云》的诗歌,发表在中国作家协会旗下诗歌类互联网“中国诗歌网”:“惠州西湖岸边,花开花落,有一朵花不会凋谢。赏花者一个一个凋零,那位护花的迁客不会凋零。天下美人云集岭南,她们在朝云面前都要补妆。”原来朋友在朝云墓和雕塑前触发出了创作灵感,用简洁的诗歌语言极力赞美王朝云。现今,西湖作为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无疑是惠州靓丽的一张文化名片,惠州骄傲地向外界宣传这张“名片”,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魅力。
我的诗人朋友曾对我说,惠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的,我庆幸30年前的选择,因为惠州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具“有容乃大”的气度,从改革开放至今吸引众多的国内外人士来惠州创新创业、安家定居。
30年间,我这个有了归属感的新客家人,目睹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年只有一座东江大桥,如今有6座大桥横跨东江两岸,还有第7座大桥(鹅城大桥)正在建设中;当年惠城江北地广人稀,如今高楼林立,成了惠州的行政、文体和商贸中心;当年惠州境内无高铁和高速公路,如今拥有“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857.6公里,居全省前列;当年以农业为主的惠州只能生产电话机一类的小工业品,如今“2+1”现代产业集群、“3+7”工业园正在深入融入大湾区产业体系,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万亿工业大市”……
惠州——我的第二故乡,我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