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百业千行

《云上的中国》甄选典型案例,呈现数字新基建图景和趋势

2022年09月25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打开导航软件,出行路线一目了然,软件还能实时分析路况、预估所需时间;在电商平台上选购衣物,通过线上试衣功能,可以直观感受衣服搭配是否合适;居家休闲,足不出户便可“云游”博物馆、欣赏文物……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些场景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吴晓波在《云上的中国:激荡的数智化未来》这本书中所说:“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和拥有最多百万级以上人口城市的国家,智能化正在让每一个经济和社会细胞产生空前的活跃度和新的效率可能性。”

实地调研各行业,深入采写鲜活案例

本书经过对各行业的实地调研与深入采访,从零售、运营、制造、出行、教育、城市治理等不同领域甄选出颇具标杆意义的案例,全景式呈现中国数字新基建的产业图景与未来趋势。讲述这些案例时,作者从过往低效率的关键部分着手,通过科技、业务、技术、方案和商业运营,完整实现了科技赋能业务发展的初衷,非常及时地解决了企业过去发展的问题。

过去的20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消费、阅读和娱乐方式,而这本书中的案例,则更多展现了数字智能化是如何进入商业、制造业、农业这些传统领域,并在与其不断磨合中实现了创新与进步。

十几年前,或许还有人对云计算的未来充满质疑,但现在,“上云”已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并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令人欣慰的是,有很多行业和领域已率先进行了尝试和摸索。

现在,如果你走进一家波司登的门店,试穿了心仪的款式却没有合适的尺码,这时,店员会在店铺的系统上输入款号和色号,全国所有门店的库存情况便一目了然,确认好顾客购买信息后,货品最快只要24小时就能配送到顾客手中。这背后,依靠的是智能调货系统,即“零售云平台”。作者说,对企业而言,传统的业务分析就像一张低清照片,模糊而毛糙;而“上云”后,数据中台通过抓取海量数据,构建一个3D高清模型,能清晰知晓客户在哪里,需求在哪里,漏点在哪里。

数字化是解决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关键

长期以来,以农林牧渔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其集群化、规模化程度往往不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相对落后,带来的问题是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比较低,这样的短板必然制约后端的加工工序。“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就是数字化。”作者举例说,蒙牛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数字化改造,以及运用智慧化的工具,给奶牛配上了“云管家”,将所有的系统集成、打通,同时辅以一些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工具,提升了牧场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实现食品的可溯源。

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攀钢的“钢铁大脑”正指挥着整个工厂低耗、高效、安全地运转,把原来需要依赖人的经验和专注度的环节,用大数据和AI替换,精简了人员,提升了效率,而且马上就产生了效益,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帮助下,钢铁正在“用数据炼成”。正如作者感言:“中国千千万万的实体企业,就像攀钢一样,它们并不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天然地需要‘云’背后的算力和存储,但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上切切实实的推动作用,最终会让它们因为‘看见’而‘相信’。”

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数字化蔬菜工厂里,零星的劳作者穿行在丰饶的数字化“田野”中,数字化蔬菜工厂在节省人力的同时,蔬菜年产量是传统大棚的6倍。

在“金顶观云”的峨眉山,人在游、数在转、云在算,AR、VR、全息影像、裸眼3D等新兴技术手段被广泛采用,真实的彩色云海和虚拟的“文旅行业云”正一起让游客们体验智慧文旅的新潮流。

为了呈现智能化对当今中国的影响,作者还列举了多个案例,试图透过制造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视角,发现一个全新的“云上的中国”。这千行百业“上云”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改变汇集起来,就是“云”上的中国,是我们数智化的未来。(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