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庞余亮的《小先生》是一部荣获第8届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就像蛰伏于岁月深处的文字惊雷,在我这个从教近28载的乡村教师心头蓦然轰响。
周国平先生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因为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其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环境。
《挤暖和》《一朵急脾气的粉笔花》《沿着草垛往下滑》《卷了角的作业本睡了》……庞余亮以爱为桨,深情回溯生命清澈之源。我一篇篇、一页页、一句句地读下来,真是哭笑尽随文意,悲喜难以自禁——熟悉的场景,鲜活的记忆,浓郁的乡情,字里行间是满满的“心有灵犀”,满满的感同身受,满满的牵念挂怀,以致自己刚化身为那个挤暖和挤破了衣服却也挤出了快乐的“傻小子”,转瞬又成了那个从斜生在河面上的树枝上往下跳的光屁股“小泥鳅”……
庞余亮坦言:“孩子们就是我的‘靠山’。这‘靠山’是世界上最令人放心,也是最安全的‘靠山’。是孩子们的信任和期待,拯救了我,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先生’。”全书6辑作品,近90篇文章,皆以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乡村教师的视角来观察,来体验,来定格,将偏远村校花草遍地、单调又纯粹、寂静而优美的自然环境,那一届届一群群一个个淳朴又可爱、顽皮又勤劳的农家孩子的喜怒哀乐等给精心描绘了出来,还有那苦中作乐且事事操心的老校长,那望子成龙又“拔苗助长”的孙先生,那善抓纪律却忙于农活的老先生,以及那些期盼孩子能够“吃字”,对先生们尊敬有加的热情厚道的乡亲们等,共同撑起了乡村教育与四季生活的一片天。当然,清澈纯真而又古灵精怪的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亦恰是这些“靠山”,给了“小先生”不绝的灵感、向善的力量。
统观全书,作家更多的时候是以一颗未泯的童心、从爱出发的师心与对教育的热心,去敏锐地感知、发掘、探寻,并以诗意灵动的语言加以呈现:“细声细语的学生们在晃动着小小的头颅,多像是一群细声细语的稻子,我的目光像一阵风,风掠过稻子,稻子们立即安静下来。”“我幸福地嗅着,我的眼中不是一群学生在低头考试,而是一群苹果在这初夜的枝头上静静地芬芳。”……类似的句段如雨后春笋,俯拾即是,在读者心头久久漾着清甜的涟漪。还有那黑板上的游动光斑,那奔跑的“金兔子”,那长在树上的名字,那光膀子的老师……我们读到的,是惊喜,是童趣,是脉脉温情,是暖暖爱意,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陪伴守护——多么美好呀!(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