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黄沙洞

□肖建国

2022年10月02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云蒸霞蔚南昆山。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云蒸霞蔚南昆山。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我一直认为,村庄如人,各有各的个性,或谦逊,或豁达,或热情,不一而足。只要你深入村庄,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到它的品格。譬如黄沙洞村,通过这些年的了解,我觉得他持重冷静、个性深沉。他偏居一隅,远离城市的喧嚣与诱惑,蛰伏在一方山水间,像渭水垂钓的姜子牙,抛下笔直的鱼钩,静等与知己结缘。

黄沙洞村拥有丰厚的天然温泉。这是他自带的流量,日夜不停,从地表的缝隙处汩汩而出,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特色。黄沙洞村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因此才能抱朴守拙,宁静致远。

无疑,黄沙洞村是智慧的。2005年秋,随着霹雳一声炮响,有企业在这里隆重奠基,投入巨资开发一座大型温泉度假酒店,占地面积达2200亩。从此,黄沙洞村不再默默无闻。

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一旦有了名气,其历史根源、家族兴衰、各种轶事,便会接踵而来。顺着时光溯源,我悄悄推开了黄沙洞村尘封已久的岁月之门。

黄沙洞村原本是黄氏人家在此居住,而现在全都姓刘。据刘姓人讲,历史上,因家族没落,他们成为客家人迁徙大军中的一员。兜兜转转,足迹踏遍祖先曾经打下来的大半个江山。到了明朝初年,有先祖从梅州迁到此地安家落户。从此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到今天,其后代已达2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再创家业。村前,狮山脚下新修缮的刘氏宗祠,正无言诉说着这一段开宗立派的历史。查阅刘氏祖谱,可以看到这座宗祠始建于乾隆时期。

由此,带来一个问题,让我思考良久。那就是明朝初年,刘氏先祖来黄沙洞村时,这里还是黄氏人家的天地。有村名解读为证:该地山岭众多,溪流潺潺,水源丰富。村后的马鞍山两山相夹,形成水洞,细浪白沙,绿树婆娑。这是黄氏人家的山洞之地,故取名“黄沙洞”。然而仅过了300多年的时间,从明初到乾隆,由黄姓变刘氏,刘家的宗祠傲然耸立在村前。也许刘家最开始到来时,可能是一名雇工,也可能是暂时栖身,后通过艰苦劳作,不断付出和努力,终于由“奴隶到将军”,主宰了脚下的这片沃土。这种案例,在惠城区142个行政村中,还有很多。比如同是横沥镇的蔗埔村。以前叫苏窝村,原为姓苏人家的地盘,而现在大多成了张氏的田地。缘由与黄沙洞惊人相似。张氏先人放鸭时借住到了苏窝,利用手中的余钱,慢慢购买苏家的田产。苏家家大业大,根本没把放鸭人放在眼里。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家的基业慢慢过继到张家的户头。

苏家与黄氏是如何颓败的,几家祖谱上没有记录。但现实的结果足以让人警醒,无论是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家族都要有危机意识,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管过去多么风光,多么富足,一旦躺在荣耀簿上自以为是,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世事的历练,原主人家的教训,为黄沙洞村个性的形成,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正因为有了温泉,随着大企业的进驻,黄沙洞村慢慢富裕起来。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家庭温泉渐次登场。久居闹市的人们在各种媒介的推介下,纷纷打卡黄沙洞村。人流的增多,带来无限商机。乡村菜馆、各类民宿、书屋酒吧、特产商店等借势而生。每到夜晚,霓虹闪烁,灯光璀璨,把小山村照耀得一片绚烂。

建造最多的要数家庭温泉。到目前为止,这个不足200户的山村,挂牌营业的人家已有48家,已成为惠州名副其实的“温泉村”。然而打井取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有开温泉的老板算了一笔账,打一口井,要取到足够量的热水,一般需要200米左右,有的人家甚至打到五六百米,平均一口井打下来,需要20万元。再加上装修房屋、澡池,购买设备及各种用品等,以6间房为例,需要花费近百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

我曾在这里泡过几次温泉。有室外的,也有室内的;有单人的,也有大众的。除规模稍小外,其配套设施、环境布局、服务质量不亚于星级酒店。这也是家庭温泉生意兴隆的主要原因。村里小组长很健谈,他大学毕业后留在村里工作。对于家乡的前景,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温泉是黄沙洞村的招牌,但更重要的是融合发展,比如刘氏先祖三结义的忠义文化、金沙湖的山水文化以及自带天然的农耕文化等,让文化赋能,深挖岁月痕迹,讲好村里的故事,一定能留住游客的脚步。

小组长的话说到我的心坎上。再好的资源,也有用穷尽的时候,只有超前谋划,才能可持续发展。现如今再到黄沙洞村去,就会发觉这个村子平静了许多。仿佛平添了那种与世无争、宽厚大度的秉性。这种感觉是靠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才能得出来的。不信,你嗅一嗅这村庄散发出来的草木清香,一波比一波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