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基本特征的数字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数字时代。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当代文化经济日益呈现全面、深度数字化的景象。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的融合发展,形成了数字文化经济这一独特的经济形态。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巍所著的《数字文化经济浪潮》(中译出版社出版),全面而深入地解析了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的演化脉络、特征及构成,并从政策与治理、技术变量、文化经济形态、数据要素以及科技伦理等多个角度,交叉分析了数字文化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我国数字文化经济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包含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等多种产业形态。金巍认为,二十年来,第一个阶段是2012年之前以信息化战略为背景的阶段,第二阶段是2012-2019年之间以“互联网+”行动及网络强国战略为背景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从2020年之后以数字经济国家战略为背景的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文化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过去人们很难想象,足不出户如何畅游各大展馆、遍览古迹文物。如今,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网”聚书香、“云”游四方成为现实。作者认为,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数字文化产业呈现如下特点:首先,数字文化产业的数据要素性作用更显著;其次,已从互联网平台进化到数字网络空间的利用;第三,技术不断迭代且通用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生了巨大的结构变迁,步入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45万亿元,其中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猛。
数字文化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新基建”是近几年开始热起来的新概念,是与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作者认为,数字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真正的价值来自于构建数字化平台、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这就是文化新基建,如正在积极推进中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化新基建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生成的、为文化产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如文化云、文化数据中心等;二是传统文化基础设施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如文化馆、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改造。
金巍就数字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做了分析:一是数字文化经济政策推出密度不断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推动数字文化经济持续变革;二是集群式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并进入文化企业生产和居民文化消费领域;三是文化经济多形态加速数字化进程,数字文化业态在文化经济结构中居主导地位;四是文化数据资源正在成为文化生产关键要素,成为经济活动中可确权、可评估、可交易的资产。
本书密切围绕文化与数字科技的关系展开分析,牢牢抓住了技术变革、业态创新和文化数据资产管理等产业情况,阐述了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产业进而推动数字文化经济勃兴的过程,既有对数字文化经济发展脉络和热点的梳理,以及多角度交叉研究与分析,还有发展大趋势观察,体现出作者对我国文化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内外文化科技新趋势的系统洞见。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