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和阅读的习惯从小就有,刚开始读书是为了眺望世界。童年如果没《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的指引,没对战马与火车交织而成的时空想象,也许就不知道还有比汕头更大的城市,比潮州更远的地方,与邻里乡亲不一样的活法。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时很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直至成年后一次次去更繁华的都市和陌生的远方,认识学富五车的风云人物,见识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至今,仍喜欢探索世界,读书与旅行的结合深入骨髓。
后来读书是渴望改变命运。不认真学习,不考出好成绩,可能就无法走出新溪镇,可能就会重蹈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或“讨海”的生存模式。为了考上大学,中学时刻苦学习;为了理想就业,大学时废寝忘食地钻研。终于依靠读书改变命运。大学毕业后考公务员、考司法资格,工作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也许都是少年时“爱拼才会赢”的“后遗症”。作为终身学习理念的践行者,而今仍通过亲子阅读对小女儿开启智慧教育,大概也希望对她将来有所裨益。
再后来读书成为享受精神乐趣的方式。工作进入舒适区以后,就不大需功利型读书,而以趣味为导向,体验惬意的阅读时光。外出旅行前后浏览游记,让一次喜悦变成多场欢愉。回老家细看潮汕名家作品,让淡淡的乡愁变得更有味道。与茶友喝茶前后朗读茶诗词,让素朴的品茶变得更美雅。“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亦读亦写,将乐趣不断升华,无意中竟发表了游记、故乡、茶文化等系列文章,实现年少时的作家梦。于今,读书成为一种梦想飞翔的方式。
眼下读书更像一种灵魂的修行。没非学不可的知识,没非考不可的证书,没非去不可的地方,也没非见不可的人,更随心所欲,更自由自在,读书成为一种生命流淌的方式,一种滋养心灵的方式,一种取悦自己的方式。“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与其说在读别人的书,不如说在品自己的心境;与其说在读有字的纸面之书,不如说在读无字的人生之书。就连育儿书从中读出的也是自己成长的欣喜与反思,也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愉悦与困境,也是养育孩子的二次成长与惊喜,逐渐学会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果不能找到解脱的出口,生活将黯淡无光。阅读指向心灵需一块随身携带的自留地与一片诗情画意的空间。于我而言,读书的意义从工具到精神到灵魂不断升华,给琐碎的日常吹来凉爽的清风,带来皎洁的月光,收获人书合一的美妙,也将生活折腾成自己欢喜的模样。
(谢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