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可事半功倍

《这么学习,GREAT!》引导读者重视知识融合和交互联结

2022年10月09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在现代社会,学习是提升能力的一个途径,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效学习呢?《这么学习,GREAT!让知识产生复利的学习法》(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介绍了一个学习方法:GREAT,即Get(获取新知)、Reflect(反思联结)、Exchange(跨界交互)、Assimilate(吸收重构)、Transform(转化输出)。五个单词的首字母连接起来,刚好是GREAT!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一套精密的深度学习算法。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储备的知识量越多,知识联结和产生复利的机会就越多

首先,GET——获取新知。学习最初的步骤就是获取知识。我们经常按照自己的爱好或者职业需求去获取知识。作者却认为,知识储备的数量是知识复利的本金,看似无用的知识有可能激发有用的知识。就像我们存入银行的本金,本金越大,理财收益就越大。知识储备也是如此,储备的知识量越多,知识联结和产生复利的机会就越多,因此,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扩大知识面,增大复利的基数。因此,作者提出几个建议:首先,一定要博览群书。其次,记录知识。可采取两种方法:建立自己的移动知识存储库和运用写一写或画一画的方法真正记录下来。

当我们广纳博取大量新知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真正掌握了,只有将新知识与自己过往的体验和具体实践联结起来,这个新知识才有可能为己所用,即REFLECT反思联结,这是知识学习的第一层复利。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个反思联结阶段,作者强调,首先要暂停评判,即有动态学习观:你当下确信的一切,明天也许就会被彻底推翻。作者分享了几个方法:要定睛去看,解构知识的底层组件;将知识还原到具体情境中去反思和练习;找到差异和不同,激发新的学习动机。这里作者还提到了一个KWL学习反思记录表。K:代表Know—我知道什么?W:代表What—我想学什么?L:代表Learned—通过本次学习,我学到了什么?

学会归纳类比法,将知识底层原理运用到跨界领域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平时学习的知识大部分都局限于自己所知的领域,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像作者所说的,学会将跨界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产生1+1>2的效果,即知识学习的第二层复利——EXCHANGE跨界交互。这时强调的是,要打开视野,与他人交互联结。我们可以跨越年龄、人际、行业、岗位、地域等等,进行交互联结。作者认为,跨学科的交互既能开发大脑,又能汲取整合多领域的知识精髓。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第一,同类整理法,将不同的观点按照类别进行整理,可以让更多人畅快、高效地沟通。第二,归纳类比法,将知识当中的底层原理运用到跨界领域中。第三,知识解耦法,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同的方面去应用。

书中,作者还介绍了ASSIMILATE吸收重构和TRANSFORM转化输出的方法。一套有意识进行的、系统的、稳定的学习方法,好比一套精密的算法,它可以减小因为学习者之间的学习风格迥异、学习形式不同、学习步骤凌乱等因素带来的习得效果差异。GREAT学习法通过5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每个步骤都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层叠加效果,形成知识复利。书中,作者并未大谈学习心理学之类的抽象概念,而是重视方法,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掌握这本书的方法,让学习不在囿于埋头苦读的传统观念,从而有机会体会到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学习的乐趣。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