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免疫力,有利于提高生命力。那么生活中,如何唤醒和强化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呢?由王贵强、王立祥、张文宏三位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免疫力抗疫的相关知识,内容实用、及时准确,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了公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通过实践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免疫力。
战胜疾病需要我们自身的免疫力,保持良好免疫力的关键在于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证明,60%的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关,医疗因素仅占8%左右。我们知道,免疫系统是随时处于战备状态的“健康卫士”,会适时地采取行动来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该书提出,“免疫力”是现代医学的名词,中医学并不会这样称呼它。《黄帝内经》中说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免疫力”的“中医名”应该叫“正气”。所以,保养、保护正气、真气,就是改善免疫力的关键所在。该书从饮食、运动、心理、睡眠、中医药、肠道微生态等多个方面入手,归纳整理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改善免疫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生病,是因为免疫力低下吗?该书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生病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专家表示,免疫力过强的人,身体会比其他人更敏感,导致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即通常所说的过敏反应,比如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这本书倡导的不是一味提高免疫力,而是将免疫力维持在健康、平衡、合理的状态。书中从情绪、饮食、睡眠以及运动等方面来讲述其对免疫力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来调节等。
情绪对健康会有什么影响?该书认为,较坏的情绪损耗人体正气,降低人体的免疫力;美好的情绪改善人体免疫力,让人身心健康,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因此,修身养性、调控情绪就可以改善自身的免疫力,使人体健康、不生病。
饮食与免疫力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专家认为,人类身体的皮肤、黏膜甚至黏膜分泌的黏液,以及自身细胞产生的抗体大多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是免疫力的物质基础。蛋白质从何而来?答案是必须靠吃饭。而营养均衡是对健康人群最基础的要求,吃得科学合理,有助于改善自身的免疫力,反之则适得其反。建议保持健康的一日三餐,每天保证4大类食物摄入,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蛋白质类,以及油脂类。建议一周吃25种以上的食物,有助于保证营养均衡、合理搭配,同时在饮食中注意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能有效改善免疫力。
我们大多人都知道,运动是改善免疫力的一大良药。针对运动,专家也提出,一般情况下,运动分为竞技性体育训练、保健式运动锻炼和慢病的运动治疗。在运动之前,我们应首先评估自身的运动素质和心肺耐力,并据此制订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例如,既往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或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甚至是肿瘤患者,如果希望通过运动改善免疫力,那就不要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而是要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不疲劳的有氧运动,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
该书不同于一些生涩的医疗书籍,理论会占据很大的篇幅,它将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且实用的方式方法。例如,讲述睡眠对免疫力的影响,就从生活中挖掘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并给出解决的意见。专家指出,睡前使用手机会对睡眠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包括手机屏幕的光线、各种网络信息、游戏和视频等的刺激。还提出建议,诸如增加挑选合适的枕头及寝具等生活小妙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书中的部分内容,如运动、中医养生等,大众通过扫描页面内的二维码,即可观看运动指导视频以及中医舌象判断和取穴图片等,使图书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延伸。
(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