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写作也有技巧

2022年12月29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我与刘克勤于1983年秋相识,快40年了。他自称自己工作之余无甚嗜好,唯有散步、读书、码字。他坚持写作40年了,先后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0余篇,30多次获奖。迄今出版了《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三部文集。他素来乐于千字文创作,多是有感而发、即兴成文,文体包括微型小说、随笔札记、评论、散文、杂文等,像是一块块小巧精致的生命化石,玲珑剔透。

刘克勤的文集《时光短笛》,是他出版的第4部作品集,是他近几年来创作的成果,收录了近200篇文章,分别编辑为随笔荟萃、微型小说、有感而发三个部分。内容之多,故事之多,思考之多,读后让人非常感慨。

对人生难忘的生活岁月、求学经历和亲情友情的回忆,包含着理之真、情之善和精神之美,充满浓浓的情感和爱,既有对世俗人情和文化传统的形象描述,也有对自我精神人格的内省洞察,在真挚情感的感性流露中,不乏理性思考与审美体悟。作者用犀利的目光、简约的言语,表达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的深层思考。在时间上,回望过往,在空间上,奔向未来。这两者都是他对当下现实生活的体悟。

联系到具体的文本来看,作家讲述母亲两次为自己流泪的故事,笔墨淡雅、简约。小时候的刘克勤为了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但家中又没有钱,自己也不敢向父母讨买书钱,便逃学三天去务工攒钱买书。当老师找到家里,父母问明原委时,母亲悲喜交加,泪点如珠;二十年后,当母亲知道儿子破格提干时,泪湿衣襟,失声大哭:我儿子终于可为国家干更多事情了。此种以千字之文展示细节、微小的笔力,殊为不易。刘克勤的散文用在场的角度解读现实,糅合复杂的情愫,抚摸时代的脉搏,沉潜,坚韧,安详,博大,给人静水深流之感。而由小人物反映社会现实,也是他一个重要的创作特点。本书诸多文章描写的小人物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好妻子》《守住底线》《过三关》《无意插柳》《炫耀》等等,篇篇写平民百姓、科长股长局长,形象栩栩如生,真真切切,活灵活现。这些篇章,都体现了作者“目光向上、笔尖向下”,关注当下普通人生活形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家对社会的洞察力和思想高度。

《时光短笛》的很多文章谈事论事、说物议物。刘克勤的观察、写作、思考,暗含着一个基本的伦理:让生活丰富,让德行完善,让境界高迈,让宅心醇厚。《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此句中,“动”可以解释为感动,但也可以结合《中庸》所谓“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而将“动”解释为行动。果如是言,则直达行动,疾速思考,疾速观察,就可以很好地回应“诚”的出发指令。由此可见,刘克勤如今确实在用语言通往这条道路的途中,这就是所谓“诚”和“动”,《时光短笛》中的文章可以佐证。

在刘克勤看来,真正的写作是精神的探寻,是人生的体验。作为精神力创造性的鲜明体现,文学是个体生命精神书写,使个人生命得以丰富、拓展和延伸,在时空上重塑自己的生命。阅读《时光短笛》中的诸多文章,这种感觉尤甚。(吴振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