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花开,玉米穗成熟,预示着汝湖人的又一个丰收季。
我们客家人称玉米为“报粟”和“玉米棒”。玉米的躯干粗壮高大,容易成活,对生长地不挑剔。当它蹿出个子时,一片玉米地就成了一片疏朗的小树林,遮不全人影,但能挡住风。那是燥热难耐的地方。而你仍会在突然安静时听到玉米茎里汁液哗哗流淌,像人的血液在奔涌。拔出一株玉米,断开它碧绿的枝干,可以嚼出淡淡的香甜。
这时,我想到小时候吃过的珍珠玉米,真香啊,玉米棒镶着一排排整齐的玉米粒。有金黄色的和乌黑色的,故叫乌金珍珠玉米。玉米的用途很多,可以打成粉子做糕点,做玉米饭,也可以做出淀粉,做佐料,还可以做玉米凉粉、酿造玉米酒等。次品玉米可以用来喂猪,猪儿吃了玉米长得膘肥体壮,瘦肉多,营养价值很高。故乡的人们就是在玉米堆里用手摸着玉米粒一代一代繁衍下来的,到现在不知道繁衍了多少代了。
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我的玉米情结始终未减。如今农业科技发展迅猛,玉米也有了新的品种——叫甜玉米,而种植也有机械和无人机自动耕作管理。小时候,我父母种玉米的印象已经不再显现了。
仲秋,行走在甜玉米之乡惠城区汝湖镇,在错落有致的锦绣田园上,呈现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鲜食玉米优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是惠城区汝湖镇的示范基地,甜糯玉米是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种植和加工均占全省的重要位置。从1988年始,汝湖引进甜玉米种植以来,甜玉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下,惠城区如何实现甜玉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甜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省、市、区、镇各级政府及农技推广部门和科研单位联合推动和支持下,通过建设“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以农带农,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汝湖镇玉米产业情况及发展策略,是惠州市甜玉米主要种植区域,作为广东省“甜玉米专业镇”和“甜玉米科技创新专业镇”,全镇年种植面积近2万亩,种植户约为2000户。近年来,汝湖镇以玉米为载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注重玉米特色品种及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产业规模化与科技化和数字化的结合、玉米田间文化的挖掘等全产业链创新成果的开发应用(包括特色玉米宴的打造),同时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抓手。
汝湖有一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种植、收购、销售、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农业教育培训等为一体。该公司现有农业生产基地410亩,以甜糯玉米、优质稻(丝苗米)生产为主,拥有农业机械及植保设备11台套,建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惠州现代农业促进中心(惠城)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和惠城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省农科院带来了很多产量高、品质好、适宜性好的新品种,特别是这一次示范展示的10个新品种不光是稳产、高产,好吃、好看还富有内涵,营养价值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下一步,该公司谋划进行“农业托管+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新模式的探索,联农带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解决种植痛点,打通销售渠道,实现增收增效。
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鲜食玉米优势团队代表介绍,甜糯玉米是重要的粮果蔬饲兼用型农作物,在广东省及至整个华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粮蔬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优质营养型甜糯玉米本身兼有糯、香、甜、软、滑等口感特点,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富含花青素、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及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作为新鲜食品、全谷物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满足人们对各种营养素的日常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优质营养型、保健型甜糯玉米系列品种及配套技术的应用,让该成果服务于广东省及华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成果推广团队在获得国家、广东省、广州市项目的支持下,以品种为核心,集成配套轻简化生产技术体系,创新科技推广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新机制,探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助农增收新途径,全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优新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我们参观了另外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了解甜玉米种植、加工、经营、销售、产品研发等情况,惠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同志介绍了惠城区甜玉米发展现状及设想,就甜玉米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走访时,我们得知惠州甜玉米种植面积大、产业基础好,目前正打造甜玉米全产业链整装对接平台,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和延长甜玉米产业链。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有了农技推广工作者的辛劳贡献,大家才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打赢种业翻身,端牢中国人饭碗,利于社会稳定进步、人民幸福安康。
(配图由惠州日报记者姚木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