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说起“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这么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做人要有骨气,不能让别人瞧不起。那时农村里一些老辈人,虽然日子过得不怎么样,但人穷志不短,说话颇有硬气,至今想起来还让人肃然起敬。这句话因此对我影响颇深,所以,我这人从小就有点犟,不喜欢看人脸色,即使饿肚子也不愿向人低头,哪怕是被人视为“另类”也在所不惜。
人和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需要尊严。其他动物在物质面前,大概是没有什么讲究的,完全不问来路,也不必谈什么规矩,“弱肉强食”是它们的本能。但人不一样,如果有碍尊严,有人是不吃“嗟来之食”的;如果有损尊严,有人是不取“不义之财”的。在物质面前,相信多数人不会因为它而放弃尊严。所以,我们常说,要活得有尊严。人人有尊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社会。人的尊严就是这么重要,很多人对它的内涵未必有多深的理解,但大家至少知道它直接体现在“脸皮”上。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就是因为觉得“脸皮”这东西不能丢么?我常常想,这个社会之所以总体有序并一直进步着,和人们看重“脸皮”是大有关系的。一个人如果不要脸了,还有什么做不出、做不成呢?文明又如何得以传承呢?
人争一口气,这口气,就体现在人格尊严上。为了尊严,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应当学会拒绝,应当懂得舍弃。然而,社会毕竟还没发展到理想状态的高度文明程度。现阶段,关于尊严,也并非每个人都看得这么重、都这么懂得珍惜。不管哪个群体,“人穷志短”者依然存在。在那些人眼里,只有实惠,只有利益,只有赤裸裸的物质追求,什么人格尊严、理想信念、良知道义,只要有机会,他完全可以打包式廉价出卖,甚至毫不犹豫直接抛弃。
最近看了省直某单位一名干部跌落犯罪深渊的“心路历程”,便产生了这种感觉。这名干部,刚参加工作时,在一个“清水衙门”,自己家境又较差,因此生活上与别人比,颇不如意。如果仅仅是物质条件艰苦一点,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合理消费,厉行节约,按理说日子总会越来越好,怎么也不至于过不下去,更不至于要靠铤而走险来补贴家用,毕竟还有许多群众可能连他这份收入也达不到,人家还不是过着正常的日子?但这名干部不是这样想的。他对此很不甘心,他渴望的是做人上人,他向往的是奢华的富豪生活,他追求的是让人仰视的权位。为了这个目标,他想尽一切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有权有地位的人,周旋于商人、官员之间,总算利用制造的假象,低三下四地谋到了一些利益。遗憾的是,这种建立在互相利用基础上的关系一点也不坚固,某日稍有风吹草动,这个干部很快便被商人要挟甚至出卖。最终,这个人除了收获一场牢狱之灾,什么都失去了。看他工作几十年,蝇营狗苟,渴望权力,渴望财富,活得卑微,活得辛苦,哪有什么尊严,哪有什么人格,哪有什么干部的样子?简直是丢人丢到家了。为了区区“阿堵物”,最后反而毁了一切,实在是不合算,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正是有感于此,我觉得,作为公职人员,如果不懂得“人争一口气”的道理,放纵物欲,摒弃尊严,那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非常可悲的。
对干部群体来说,尊严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不向人开口、不向人伸手、不向人磕头,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爽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你如果内心一片澄净,什么都不要别人的,他纵是亿万富翁,在你面前也就是一个寻常人,你完全可以平视他。有一个段子说,一个富翁问一个穷人,我这么有钱,你为什么不对我恭恭敬敬?穷人说,你的钱是你的,与我何关?我凭什么要对你恭恭敬敬?但是我想,如果穷人平白无故接受了富人施舍的好处,那么,他能不能在富人面前这般挺直腰杆呢?我看就有点悬了。所以,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这样才能在他人面前保住自己的尊严,与他人保持平等交往。
说句“俗”一点的话,在当今环境下,当官与发财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公职人员最大的优势,显然无法体现在丰厚的经济收入上,与普通职业比,充其量有点社会地位,在工作上相对体面一些,也就是通常说的有尊严。如果你为了一点物质利益,而轻易将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弄丢了,到底是否值得?接下来会走向何方?最终将是什么结局?有这种念头的人,看看前述那位干部的遭遇,想想这几个问题,便该知道如何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