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漂流》,我很有共鸣。这是小杜的第一部作品,作者简介不提年龄,我猜测大概是我的同龄人。
这是小杜于2016年在“网易人间”发表的非虚构故事的合集,总共18篇:上篇,失落东北;中篇,美漂十年;下篇,人间漂流。从全书来看,这是一个75后或80后朴素的生活记录,他如今在中年的心境里想要抒发一些情感,于是就这样提笔写了出来。
前三篇,围绕街机讲述童年、少年生活,怎么从饭钱里抠抠搜搜地省钱,怎么逃学溜到后巷偷玩游戏,这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这是用孩子的眼睛注意到的人间百态,有些开机房的很有钱,有些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艰难营业。《豆腐状元》,现实到让人唏嘘的作品,靠卖豆腐维持两个儿子学业的寡母车祸逝世,哥哥王达学业优秀,代替县里领导儿子考试以换取领导的领养庇护,弟弟早早退学混社会,两兄弟各奔前程,中年的哥哥风光无限,在聚会上夸夸其谈,可是,他真的快乐吗?在何种意义上,人生算是成功的呢?
小杜只叙事不谈想法,保持了客观的有距离的视角。不过,这部集子的有些作品是杂糅了叙事散文或自传体小说的写法的,写东北的几篇很像亲情回忆散文,写写幼时的家庭生活,与周围人的相处,小伙伴的友情。第三部分,像梁鸿的梁庄系列,非虚构,但掺杂的情感成分较多,在归返回望的眷恋里带着审视的自省沉思。第二部分,写美漂,一个寄人篱下的美国留学生的生活境况,窘困不堪,但他接触的人里也不乏热情善良,他在美国的见闻也不乏有趣,这些都具有这代留美学人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的写法跟第一、三部分稍微差异。《早春,雨雾》,加入了第二人称叙述,“你从温暖明媚的南加州来我们系面试”,“你站在上面讲,我坐在下面听”,面试之后,我与你,在林肯大道散步,我与你,相处的时间很短,也没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却写得情意绵绵。你从中国来,想必,你带来的还有来自中国的讯息,你的中国女性的形象勾起了游学在外的“我”对祖国的思念。美漂十年,好几次提到一个人,叫陈焕生,感觉结合了小杜自己的经历,比如《爸,妈,你们还会来么》,描写来美居留的父母与陈焕生的相处日常,非常细节的生活描述,是在场者的笔法,所以,这篇我是当作自传体小说来读的。
20世纪80年代,有一篇有名的小说,高晓声写的《陈奂生进城》,写“漏斗户主”陈奂生吃饱肚子有了余钱,精神面貌和往年大不相同了。陈焕生和陈奂生,有那么一点相像。《人间漂流》几次提到米兰·昆德拉及其作品中的人物,我们这代读书人确实受昆德拉影响很大,小杜显然也是昆德拉的拥趸,他能体会生活中不能承受之轻,他的非虚构写作里混入了虚构的一些笔法甚至情节,说到底,我们的回忆并不那么百分百靠谱,难免底色混淆和滤镜加持,这不要紧,重要的是,他的表达是个人的,但是,也能代表一个时代的人群。
《人间漂流》是一部私人性质的新写实文本。它以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存状态为叙事核心,倾力展示私人性质的回忆与日常生活情境。这部作品反映出近年来纪实作品的一种倾向,即越来越多地关注普通事件和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当我们的视野从宏大的书写欲望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发现了其中的丰富性和情感度,这些都很让我们着迷。
在飞速前行的现代文明里,如何留住一些记忆?每个普通人的故事,都是社会面貌的切片,都有可能成为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意义的社会生活史。
(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