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诗意与灵动

2023年03月15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万物都在与诗人对话,说着固态、液态或气态的语言,声部由高而中而低而耳语而密语而沉默。”诗人张远伦喜欢和长江聊天,用听觉和视觉感受江水冲击的力量,感受沧海桑田和人情冷暖。不过,二者之间的聊天方式只能是单向的,尽管长江水不断地分化为浪头,像成群的动物般,发出特有的鸣叫,向高处攀升。但诗人面对长江发出的问询,唯有选择沉默以对,因为他认为沉默是所有语言的总和。

苗族诗人张远伦曾获骏马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力诗人。张远伦认为,中国诗歌在经历“第三代诗歌运动”后,进入了平稳、丰裕、深厚的积聚期,佳作频现,渐成气象,然而,具有明显革新气质的诗歌并不多见。张远伦指出,诗歌是有温度的,它必然具有人情味和悲悯性;诗歌是有风度的,它必然具有语言美和风情美;诗歌是有深度的,它必然掘进人性深处;诗歌是有维度的,它是生存、生活、生命、情绪、信念、信仰的综合体。“在苇丛深处不为人知的祭祀里,我意外撞见了时间的痛苦,所有火苗都在翻卷……”张远伦以散文为肉,诗意为骨,走出了独具个性的写作之路,塑造了非同一般的心灵宇宙。张远伦的散文极具辨识度,他用隽永空灵的文笔,诗意盎然的叙述,带来诗意的阅读体验。正如他在散文《诗歌说》中所言,“真正抵达了词语的磁场,穿梭于自由时空”。张远伦认为,诗歌与散文的创作具有共性,“写底层,要超越苦难;写爱情,要超越轻佻;写批判,要超越愤怒。”只有避免惯性写作与同质化,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路。

总之,作者生动再现过往乡村生活中的职业、景象,描写亲人和生活遭际等,文笔流畅隽永,人物塑造立体可感,字里行间饱含情感。张远伦善于从平凡日常中发掘艺术性、哲思性的成分,倡导从自然的纯净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勾画了其曾创造的属于个人地标的诗歌的“诸佛村”,深入探索人与自然、乡村的关系,表达“重返乡村”的思索和主张。

(彭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