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无限可能

——读散文集《目送流水》

2023年04月07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读云南女作家宁红瑛的文章,从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其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正是这份坚持,让她的作品有力度和厚重感,增添了女性作品中少有的刚性特质。

《目送流水》这部散文集,汇聚人间行走中的发现和感悟、亲情友情的疼痛与冷暖,集写人、叙事、描摹于一体,是综合运用散文写作要素构成的一部散文佳作。

在《那一夜,我登上了乞力马扎罗雪山》一文的题记中,她这样写道:“因为没有跪下、躺下、趴下,向死而生,我从魔咒般的炼狱里活了过来。是神,神一次又一次把我从地狱里拉了回来,拉我回来的神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它叫精神,我一直信仰它。”在河流和山川上行走,作者看见的是一株草长高的速度,听到一朵花开的声音,见证它们点燃希望,制造绚烂,那是突破黑暗,抵达曙光的出口。在这个过程中,她看到了生命的高度,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芒,活着的意义。在运动中唤醒诸多美好而美妙的存在,打开困顿的思维,激发潜在的可能。每一个平凡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星辰大海,生命的每一天都清新如洗。这些都是在宁红瑛“行走散文”中读出的况味。

2019年7月间,宁红瑛随大学生志愿团去了祖国边疆一个叫奎屯的小学,陪伴这里的小学生度过生命中不平凡的21天。

那里是怎样的环境呢?教师的宿舍是学校的闲置房,酷热的季节,没有空调电扇,40℃的室温中汗水以秒的速度聚集,洗澡要到两公里以外的公浴,蚊子成群结队的光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支教老师备课室的灯每晚亮着,每天从备课、上课,各种不同的兴趣课,思政教育、家访,宿舍与教室两点一线,陀螺式快乐连轴运转,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原来就是为了了却一个老师脱离讲台三十年来无法释怀的情结。

她说,她的生命里缺一堂课,一间教室,五十四个学生。她说,退休后还会继续援边支教,去倾听、启蒙、引导孩子们寻找一个与世界对接的点,引领他们突破地域的局限性,发现生命中更多的可能。

同样的,宁红瑛的这种对生命的感悟和理念,在教育女儿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部散文集中,收录了两篇宁红瑛女儿陈宁泽一的散文《生日快乐,我的好妈妈》《生日快乐,我的坏妈妈》。陈宁泽一在文中写道:“她好像已经完全适应了没有我的生活,帮我一起打压舍不得我走的爸爸,甚至还愿意为我打包好行囊让我远行……”

《目送流水》这部散文集,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丰盈饱满,作者对生活的阅读和透析能力也让人叹服。如《婆婆》,不仅有婆媳之间双方认识方面的冲突和误解,也有脉脉的温情。文中的这类文字写出了自我,读者从她的文章中读出或者看见自己母亲,父亲,女儿的影子,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朱延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