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逆旅,我亦行人》是季羡林的散文集,他用自己的老年生活和工作中的亲身经历,表达了朴素真实的人生感悟。
季羡林到望九之年,面对机能的衰老,他心胸豁达,坦言要向小辈学习。在《老马识途》一文中,季羡林有一天照常走出北大南门到黄庄邮局,本以为自己在海淀住了快半个世纪了,算是地地道道的老马。结果那天走了一条新路,一抬头看到车水马龙,顿觉天旋地转,最后看到熟悉的332公共汽车经过,才得以安全回到自己学校。文中季先生坦然承认“老马识途”不一定是正确的,尤其是研究学问方面,有时候应该向小马学习。人都会变老,会叹老嗟贫,或者故意高谈阔论掩饰内心的胆怯,豁达的心态能让人坦然接受现状,就如陶渊明说的“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在《老年谈老》一文中,季羡林提到他耄耋之年时,在北京大学教授行列中,按年龄排队,差不多排到二十多位以后。排在他后面的人也很多,向前看,虽算不上排头,但他并不着急。可惜排在他后面的一些年轻人,都抢着往前冲,做学问不踏踏实实,剽窃抄袭奇招怪出,把个人名利看得过重。季老面对后辈的急功近利,没有强行指责。但他绝不抢先加塞,只是老老实实干活,清清白白做人。豁达的心态让他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享受安然治学的时光。
有一次季先生同朋友到山林畅游,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他们往常走到的最远的界限,但他们仍然一直向前,最后到达了人迹罕至的深林。此时周围一片寂静,只有他们的谈笑声,又突遇大雨,最后几人找到一座木头凉亭避雨。偶遇一德国人,双方没有互报姓名,便上天入地胡谈一通,宛如故人。季羡林的山中逸趣,不止一桩,是豁达的心态让他就算身处异国他乡,也能享受别样的生活乐趣。
人生的旅程,短短数载,转瞬即逝,酸甜苦辣尽藏其中。豁达的心态能给予我们一方心灵净土,让我们踏歌而行,享受清风和阳光的洗礼,活出人生真正的坦荡豁达和悠闲洒脱。
(李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