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游建雄

2023年06月28日惠州日报理论
字号:T|T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有效载体。当前,各地纷纷探索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运用。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教学素材和天然的实践平台。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一批革命遗址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将惠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不仅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也有利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衔接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激活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在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时候,既要考虑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学习红色文化的氛围,也要考虑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注重一体化设计。在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采用具体、生动的电影、漫画、故事等培育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中学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认知水平,在红色文化教育上重在打牢基础,增强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大学生基本上能够较好接收红色文化理论知识,需要更加注重其将理论转换成情感与行动。

第二,打破学段界线,促进教学目标前后贯通。在红色文化教育阶段的目标设定上,要有整体的规划,打破学段、校际界线,构建分阶段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整体规划下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增强各学段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以便利开展为原则,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地区中心或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团队,有组织地经常性开展理论学习、教学观摩、教材编写、集体备课等活动,发挥地方高校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牵头作用,机构及中小学各司其职,采取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前后贯通。

第三,编制红色教材,促进教育内容有序衔接。当前,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材基本上都是以统编教材为主,教材体系完整,内容新颖丰富,价值引领目标明确,适用于全国各地,具有一般性的特点,也符合当代青年的成长特性。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更多的是考虑整体的适应性,缺乏地方的个性内容和鲜活故事。为此,应以惠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对象,统筹大中小学师资力量,组建惠州红色文化编写小组,编制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形成统编思政教材为“纲”,本土红色文化教材为“目”,形成相互联系,层次分明,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第四,加强红色研学,推动实践育人一体化。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的延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育方式。惠州市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和珍贵的革命遗址,拥有一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要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教学延展到课堂之外,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等活动载体,优化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推动形成大中小学实践育人一体化格局。

(作者单位:惠州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