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领导、教师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考察调研。
济济多才,乃成大业。
当前的惠州,正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尤其需要人才的强力支撑。
7月17日至27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联合举办的“大湾区·惠州行”高校师生考察交流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50余名国内重点高校领导、教师和60余名国内外知名院校学子先后来惠,深入我市重点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平台、知名企业及历史文化街区等,近距离感受惠州城市的魅力、发展的活力。
这是识才爱才的惠州与优秀学子的一次“青春之约”,更是我市广开纳贤路、不断创新柔性引才方式的探索实践。
发展的惠州求贤若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一“第一资源”。
2021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跻身“万亿制造”行列;2022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5401.24亿元,成功迈入全国城市GDP“5000亿俱乐部”。可以说,今天的惠州,已成为一方正在崛起的创新创业热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望人才。
“此次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树立惠州引才育才良好形象,让更多优秀人才全方位认识惠州、了解惠州、爱上惠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了人才的加持,便有了发展的源头活水。
活动期间,通过情况介绍、参观考察、深入交流,广大高校师生也深刻感受到惠州求贤若渴的引才诚意、海纳百川的容才胸襟、暖心感人的留才环境。
近年来,拥有开放包容精神的惠州,持续努力打造“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的引才环境,制定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务实管用的人才新政,引燃了四海英才来惠创新创业的持续热情。
特别是去年,惠州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推出人才政策3.0版,唱响了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区域的最强音,释放出惠州重才惜才爱才的强烈信号。
在发展的征程上,惠州聚才纳贤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今年3月和6月,惠州“学子归巢”北京联络站和广州联络站先后揭牌,以家乡之名向广大惠州籍在外学子发出诚挚邀请。
环境好则人才聚。目前,惠州人才总量达到125.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5万人,这些“千里马”驰骋在惠州大地,释放着创新创造的发展活力,催生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推动着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深度融入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我市以“‘惠’聚优才校园专场推介招聘”“万名青年大学生招引行动”“惠州学子归巢行动”等为抓手,用好“东江学者”“鹅城工匠”“首席技师”等品牌载体,加大高端科技和产业创新人才、制造业技能人才等引育力度,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新的奋进征程上,惠州必将用好人才“第一资源”谱写新的篇章!
以情感为纽带搭建引才桥梁
“大湾区·惠州行”高校师生考察交流活动,重在通过人才政策推介,抛出诚心实意的“橄榄枝”,与广大高校优秀学子建立起情感纽带,通过搭建招才引智平台,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年来,惠州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加强校地、校企合作,通过实施“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梧桐引凤工程”“‘惠’聚优才工程”等引才育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期间,通过进园区访企业看项目,来惠考察调研的高校领导、教师详细了解了惠州人才新政、就业创业环境及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座谈会上,大家还围绕人才环境、引才方式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才聚惠州献计献策。
“这次调研组织得非常扎实,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了惠州的最新产业布局,也深切感受到了惠州引才纳才的需求和诚意。”中山大学就业办公室副主任黄殷说,今后校地双方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进行更加精准化的对接,同时加强培育式引才和筑巢式纳才,更多参与到高校育才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增进学生对惠州更多的认识,更早建立他们对惠州的熟悉感、信任感和连接感。
惠州的现代产业发展也给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张继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惠州经济产业链非常庞大,尤其是石化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非常迅猛,“这就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回校后我会向师生们宣传,把我看到学到的带给他们,并动员毕业生来惠州发展。”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大湾区·惠州行”高校师生考察交流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活动带来的引才效应将持续扩大。“接下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联系对接与跟踪保障,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策,不断丰盈人才‘蓄水池’,让更多的年轻‘千里马’在惠州驰骋奔腾、扎根建功。”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把“青春流量”变“人才留量”
活动期间,学子们走进知名企业、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研究部、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等参观交流,充分感受到了惠州向人才敞开怀抱的热情。
“这次惠州之行超越了我的期待,期待以后有更多类似的交流机会。”清华大学硕士李帅告诉记者,他是北京人,第一次来到惠州,感觉惠州充满活力,特别是一些“硬科技”公司的运营和产品迭代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惠州着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3+7”产业园区,阔步迈向新型工业强市,这让参加活动的学子心动不已,纷纷表露出来惠发展的意愿。
“这次活动让我更加了解家乡的发展,也开拓了思维,结交了朋友。”来自北京大学的学子唐晔说,他是惠州人,由于长期在外求学,对家乡不是很了解。在他看来,惠州的工业产业发展肯定会带来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像他这样学医的学子来说,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余贤冲也是一名惠州本地人,这次活动让他看到了家乡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前把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地,现在,惠州的发展为年轻学子施展才干提供了良好平台,回乡发展成了我的一个重要选择。”余贤冲说。
惠州是一座承载悠久历史文脉的城市,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文化气息也打动了学子们的心。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硕士黄秀艺是梅州人,她多次在亲朋好友中听说过惠州,这让她对惠州有了天然的亲近感。“当我真正走进惠州,马上就被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包容的城市特质吸引。”黄秀艺说,“惠州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我已经把惠州这座城市列入以后就业的首选地。”
“作为学子归巢系列活动之一,‘大湾区·惠州行’使学子们对惠州有了全面认识和深度体验。”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期待更多青年优秀人才把“打卡”惠州的“青春流量”转为建设美好惠州的“人才留量”,在惠州广阔天地间,找到大显身手、大放异彩的舞台,成就最优秀的自己。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实习生杨培鑫 李丹瑜 通讯员惠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