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运营的边界在不断拓展,不少企业和平台都对运营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运营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如何做运营?如何留存用户,获得持续性收益?运营人如何突破职业边界,实现自我进化?运营达人、互联网企业高管张亮在其《从零开始做运营2》一书中回答了上述问题,他整理了近年来的实战经验以及对运营行业的思考,结合实际案例,对运营的核心工作进行了剖析,对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逻辑清晰的解决方案。
结合案例和实操技巧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2016年张亮的作品《从零开始做运营》被称为“运营入门第一本书”,印量超20万册。《从零开始做运营2》则结合了案例和实操技巧,是张亮近年来积累的实战经验的总结。“我一直坚信:产品是1,运营是0。一款产品能够活得好、活得久,还是要看产品本身的质量,但让产品从‘苟活’变为‘潇洒’,是运营人的职责。”张亮认为,运营人永远在和内容、活动、用户打交道。所以在这本书里,他基于对有关实例的长期、多角度的观察,对运营的核心工作进行了剖析,对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逻辑清晰的解决方案。
和同为运营人的同行聊天,谈到用户,这三个词常让我们感到头疼:拉新、活跃、留存。我们时常遇到的问题有:拉新指标超额完成,但用户却所剩无几;产品稳定后,新用户却增长缓慢;内容做好了,但是拉新和留存的数据却惨不忍睹。如何破圈?
张亮认为,拉新、活跃、留存互相独立却相互影响。在拉新方面,清楚自己的用户群体以及如何拉动他们加入,这是核心问题,而手段、方法和预算都是边缘问题;找准用户的习惯并培养用户的习惯,这对活跃和留存至关重要,比如,一些类似“签到”的设置,奖励用户根据指引做出的行为等。
内容贴合当下实际和运营现状
从事运营工作的人都知道,运营离不开活动。活动运营就是通过开展线上或线下活动,提升某个或多个指标的短期运营工作。实际工作中,常常是运营人花了很大力气来做的活动,但市场反馈却平平,效果根本没有达到预期,那么,应该如何策划并进行活动运营呢?作者以大家熟知的淘宝“双11”和支付宝的春节集五福活动为例,讨论了制造节日和策划活动的基本逻辑。他认为,能否制造一个节日和策划一个活动,除了“重复+强化”的基本逻辑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注意力营销的加持。因此,作者在这里阐述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的方法。例如在内容上,要让它符合安全标准、合乎阅读对象偏好、寻找传播中的共性以及妥善利用不同媒介的特性。他认为,好活动应该产品化,因此,运营人应该具备以下一些产品思维:需求洞察、成本意识、场景化、数据优先和用户体验等。
基于对运营发展趋势和当下环境的认识,作者提出了对“大运营”的思考,他认为,大局观和节奏感实际上是初级运营和高级运营的分水岭,大局观主要包含:确立运营目标(目标拆分/阶段化);制定运营策略(困难/办法/预算及投入);把控运营节奏(活动频次/准备周期/节奏快慢);整合优化资源(内外部资源的串联/新资源的寻找)。要具备大局观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被眼前的数据迷惑,坚持一定的运营节奏,确保时间节点,KPI制定;影响运营因素的关键指标的落地。基于此,他在这本书中为运营人的自我迭代和成长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书中,作者还对初入职场的年轻运营人提出一些建议。首先,不论是新媒体编辑入行、活动策划入行还是用户运营入行,都要清楚怎么写文案、如何做活动、如何激励用户和如何分析数据。其次,要给自己设立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最后,要定期复盘和反思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准备的要素和条件的完备情况。
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对运营有了一个系统化、全面化的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内容非常贴合当下实际和运营现状,通过具体的案例剖析,加上精炼的语言,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