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澳河从中兴大桥缓缓穿过。
从中兴大桥向虎头山公园方向望去,可以看见淡澳河从桥下缓缓穿过,河两岸的树木葱葱茏茏,不时还能见到鹭鸟成群飞翔的美景……眼前这一幕是大亚湾开发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过去,淡澳河曾被当地群众戏称为“最大的臭水沟”,劣Ⅴ类的水流入大海;经过多年的整治,如今淡澳河畔不仅呈现水鸟和谐的灵动自然景象,同时也成为当地打造幸福河湖建设样板的重要水系。
据了解,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淡澳河是不少沿岸村民的主要出行通道之一,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村庄文化;进入新时代,大亚湾开发区结合淡澳河沿岸山水人文自然资源与妈庙文化需求,启动惠州市淡澳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过去得益于淡澳河,妈庙村富甲一方
淡澳河全称淡澳分洪河,是一条部分经人工开凿而成的河流,除分流淡水河洪水外,还汇聚了养公坑河、响水河、大胜河和妈庙河等4条支流,为直接排入大亚湾的粤东沿海小河流。
位于大亚湾澳头街道的妈庙村,素有“大亚湾畔的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走进村里,形式各异的碉楼里不仅镌刻着大亚湾畔丰厚的盐业文明、渔业文明、商业文明和海外播迁文明历史,同时也藏着一段关于淡澳河的故事。
上世纪初,妈庙村许多年轻人乘船到香港,再从香港到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谋生。上世纪50年代后,不少在海外创业、工作的村民衣锦还乡,将建筑材料通过淡澳河运回,在妈庙村里建造起了“豪宅”,这些“豪宅”便是中西合璧、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碉楼。
“我们村建造碉楼所需的砖瓦,都是依靠淡澳河运输过来的。”妈庙村70岁老人蔡广通回忆说,“在过去,妈庙村的道路并不宽敞,泥泞的小路使人们的交通出行并不便利,往来出行主要依靠河运,因此,淡澳河成为妈庙村连接、沟通外面世界的交通要道。”
得益于淡澳河,妈庙村不仅建设出独树一帜的碉楼文化,还曾打造了富甲一方的村落。记者了解到,在妈庙河的南面有一条溪流,正好与北面的淡澳河通流环抱着妈庙村,这为该村成为大亚湾有名的商贸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蔡广通说,在过去,村民们引入海水,通过太阳的暴晒蒸发水分,提取海水中的盐,于是,妈庙村有许多盐仓。村子外面的人利用淡澳河乘着小船来买盐,渐渐地,妈庙村逐渐成了大亚湾澳头的贸易中转站,热闹一时。
全方位打造水污染治理样板工程
作为大亚湾开发区的主要水系,淡澳河曾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污染问题,部分河段水质发黑发臭,毫无景观功能,亲水性差。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区管委会全面推行河长制,坚持高位推动,落实“三个一”,构建一个规划引领、高位推动的治水格局,全方位打造水污染治理样板工程。
在水资源方面,大亚湾环境水务集团对第一水质净化厂开展深度提标改造,出水水质达准Ⅳ类后再作为淡澳河的生态补水,改善淡澳河水质;在水生态方面,大亚湾开发区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合作开展了2期水生态调查评估工作(布设了11个点位);在水环境方面,大亚湾开发区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污水治理效能,截至目前,淡澳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19.1万吨/日,出水均达到准Ⅴ类及以上。
“原先以为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没想到后面建了一个公园,这可真的是意外惊喜。”家住碧桂园中萃香堤澜湾的市民刘先生说,湿地公园的所在地原本是淡澳河边的一片滩涂,不少居民在那里占地开荒种菜、养鸡养鸭,整个滩涂杂草丛生、污水横流。2020年9月,这片滩涂建设成为一个兼顾河水处理功能的生态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为他和附近居民出门散步的好去处。
淡澳河生态湿地公园是大亚湾首个兼具功能性与景观性的人工湿地公园,净水是其最基本的功能。“淡澳河上游进入预处理泵站,通过高效沉淀后进入潜流湿地进一步净化,出水水质优于地表Ⅳ类水质标准。”作为该公园的运营管理方,大亚湾环境水务集团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园日净化水量达1万吨,净化后的出水用于公园景观绿化灌溉及返回淡澳河。
另一方面,目前大亚湾开发区正在积极推进惠州市淡澳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据了解,该项目以淡澳河为主线,通过完善一河两岸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并将周边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虎头山公园等已有景区串为一体,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运动休闲等于一体的滨海生态文旅综合体,项目预计2025年完工。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张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