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依托平台“天眼”精准查扣“三无”船只,有力震慑休渔期偷捕等违法行为;台风天气期间通过平台发布潮位、波浪等观测数据实况,支撑应急处置会商决策;通过平台设置多种预警算法,有效发现并预警走私偷渡行为……
今年初,历时3年完成建设的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正式运行,已在涉海违法行为发现预警、海洋灾害(台风、赤潮)影响观测预测和防台监管等8大应用领域展现成效,助力当地提高海洋安全能力、海洋管理能力和海洋开发利用能力。
背景
建设智慧平台破解海洋综合管控难题
作为滨海城市,大亚湾开发区一直高度重视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生产活动日益频繁,现有的海洋综合管控面临诸多挑战:如海洋环境监测布设不够、海洋灾害预警报方式方法有待更新、污染防控预警设备落后、海上执法手段单一且高新技术执法手段缺乏、海洋观测系统和数据存在信息孤岛及共享不畅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大亚湾着手建设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该平台于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完成前期论证,2021年初启动建设并于2022年完成建设,2023年正式运行。
大亚湾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智慧海洋专班负责人柏瑶苹介绍,智慧海洋智能平台由海洋智能感知网、海洋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海洋政务智慧应用服务平台和智慧海洋研判运营中心四大部分组成,同时基于平台形成一系列建设、运营、应用制度。
据介绍,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已在大亚湾开发区社管局、区应急指挥中心、区自然资源分局、深圳海关、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自然资源部惠州海洋站、市自然资源局、区打私办等8个部门部署使用,平台对外数据接口在1个部门部署使用。
2022年,该平台项目入选惠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优秀应用案例,并入选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展览。同时,该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智慧海洋建设中以其建设规模大、技术集成度高、业务应用广、应用成效佳而成为标杆。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各级部门纷纷前来参观考察。
应用
台风期间通报海洋观测实况,支撑应急处置会商决策
据了解,目前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主要在涉海违法行为发现预警、走私偷渡行为发现预警、渔业管理支持等8大领域开展应用并展现成效。
“涉海违法行为发现预警”是其主要应用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监管、渔业资源监管、船舶监管、自然资源监管、保护区监管等5大类30余项非法行为发现预警。
7月25日晚9时许,大亚湾鹅洲东面海域黑漆漆一片,一艘“三无”船只正趁着“夜黑风高”进行偷捕。大亚湾智慧海洋研判运营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平台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根据流程通知大亚湾海洋综合执法大队。执法队员接线索后,立即前往事发海域,准确找到违法船只并当场对其依法查扣。
“智慧海洋智能平台相当于给执法人员装上了一双‘天眼’,海面上的船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平台可快速、精准发现并预警。”大亚湾海洋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任华介绍,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配置有红外线摄像头、AIS、光电设备等,对海面船只进行实时监控、GPS定位,平台值班人员可通过以上信息判断船只是否属于违法行为,并及时将线索交由相应海域执法组处置。2023年至今,该平台向执法大队提供渔业捕捞类线索795起,核实处置并反馈708起。
同时,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还对违法用海用岛、保护区核心区无居民海岛旅游活动等进行巡检,对倾废船行为异常、船舶证件过期等进行预警,总体形成“系统预警—人工核实—海综大队现场处置”流程。今年以来,平台提供非法用海用岛线索49条、保护区核心区海岛人员上岸线索309宗。
从台风“杜苏芮”到“苏拉”“海葵”,再到本月初的“小犬”,今年以来,大亚湾智慧海洋智能平台在海洋灾害(台风、赤潮)影响观测预测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台风期间,我们主要利用平台对大亚湾近岸海域水位、浪高、风力、风暴潮预测情况进行实时通报,支撑应急处置会商决策。”柏瑶苹介绍,台风期间,智慧海洋专班及研判中心按照IV级响应12小时一报、III级响应6小时一报、II级响应3小时一报、I级响应每小时一报的频次进行通报,今年以来发布实况通报90期,并通过平台巡查和预警,协助做好渔船回港、人员上岸工作。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贾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