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老供销”有新作为

□陈晓明 曾仲夷

2023年10月27日惠州日报征文获奖作品选登
字号:T|T
    记忆里的供销社。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记忆里的供销社。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今年“供销社”忽然闯进大众视野,广受关注,许多人问:“供销社又回来啦?”其实,供销社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供销社”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对老一辈人来说,供销社却是如雷贯耳。计划经济时代,锅碗瓢盆衣都离不开它;改革开放后,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它一度消沉。如今,久历改革的供销再次扬帆,撑起为农服务大旗,专注乡村振兴!

只是,久经市场风霜的供销就像一个久病初愈的人,要恢复以前的荣光困难重重,许多老供销只能守着老摊子、收租子、混日子,有的更是无人员、无驻地、无业务!博罗县泰美供销社便是这样典型的“三无”供销社。该如何才能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如何专注乡村振兴?面对这一难题,博罗县泰美镇供销社主任戴百明同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4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戴百明同志进入供销系统工作,那时的泰美供销社由罗阳供销社代管,只剩下一名快退休的职工,在泰美镇无人员、无驻地、无业务。怀着办法总比问题多的心态,戴百明同志想方设法,逐步破解泰美供销困局。

供销人自有供销人的执着,总想着为农服务。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为农民服务,首先自己要站起来。在上级部门的鼓励支持下,他独自一人回到泰美镇,成为恢复重建泰美社的开拓者,先后盘活升值固定资产、建立业务联系等,解决了入不敷出的局面,使泰美供销社逐步回归正常轨道。

供销人自有供销人的情怀,始终牢记为农服务初心。2019年,在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泰美供销社迎来历史性转折,打破了无业务的僵局。为使基层社早日走出困境,作为泰美供销社的掌舵人,他深知要彻底改变基层供销社的旧面貌,绝不能“守摊子”“混日子”,于是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扩大经营服务领域,创新农业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社有资产不多的条件下,泰美供销社主动克服困难,建设泰美镇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配备了两台农产品农残检测仪器和一台大疆专业植保无人机。通过积极承接农产品农残检测服务、委托种植管理、无人植保机飞防业务等业务,让供销社服务“三农”有阵地、有抓手,既拓宽了基层供销社经营服务范围,又提升了为农服务水平。

供销人自有供销人的使命,联农带农富农不敢忘。“供销农场”是供销社联结小农户、重新激活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一环。戴百明同志极具市场敏感性,迅速发现了这个既能壮大基层社又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好机会,他积极配合有关单位推进各项工作,从农场选址、土地流转(托管)到通水电、挖水渠、机耕路规划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铺设等一系列问题都如期解决。目前,泰美楼下村供销农场和车村村供销农场面积超680亩,已稳定产出各类蔬菜,为当地村民提供众多就业岗位。通过承接供销农场经营管理服务这一全新业务模式,既带动了基层社增收,又壮大了基层社为农服务队伍。同时通过联合村集体共同领办合作社,重新激活村集体经济组织,激发农户生产积极性,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截至2022年底,泰美镇供销社年收入已达到41万元,业务可观,可以预见,它将为泰美镇“三农”提供更全面服务。

曾经的戴百明同志生活在城市里,而今却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成为服务当地农户召之即来、来之即应的资深“店小二”,深受当地农民群众的好评。曾经的戴百明满头黑发,如今却顶着锃亮的头,年纪轻轻成为一位“老供销”,成为新一代供销人的突出代表!曾经的泰美供销社无人员、无驻地、无业务,而今却提供着全新的为农服务!历经沧桑的供销社正像久病初愈的人,需要鲜活力量注入,需要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供销的领头人,需要满怀为农服务激情、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实干家,需要了解农民、熟悉农村市场、懂营销、懂技术的企业家!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定有更多“老供销”身影,必定有更多供销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