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法院:

掀起“执行风暴” 权益兑现提质增效

2023年10月3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通过强制清场,李先生的4000平方米房产顺利移交;通过灵活处置查封设备,工人拿回100多万元血汗钱;通过对方物资抵偿债务,某小微企业得以周转经营……

今年4月1日至9月30日,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部署开展“惠州执行风暴2023”专项行动,突出强制震慑,促进案件办理质效提升,兑现胜诉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博罗县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其中,为博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博罗法院执结案件4157宗,执行到位金额6.1亿元。

以硬的举措让执行案件落地解决

近半年来,博罗法院集中攻坚的势头更猛,综合运用各类强制执行措施,全面营造强制执行声势。

博罗法院强化“执行+”,织密强制执行“法网”。

该院与税务部门建立询价对接机制,对查封的财产启动网络拍卖程序等,已向税务部门发出定向询价函24份,对136套房产进行询价。这一耗时短、零费用的司法拍卖价格评估方式,既减轻了当事人负担,也因“执行+税务”而提升了执行财产处置效率。

在查人扣车、实施拘留、拒执罪立案侦查等方面,博罗法院加强与公安联动,对57名被执行人进行布控,将4人移送追究拒执罪。此举让强制执行强到底、硬到底。

针对长期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博罗法院还通过“集中攻坚一批、列入失信一批、曝光悬赏一批、强制拘传一批、强制清场一批”等手段,彰显法律权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院通过开展夜间执行或假期突击等方式集中攻坚,累计拘留28人、拘传76人,列入失信名单259人,并开展清场活动6场次,累计清场交付5800平方米。

与此同时,博罗法院还采用预罚款、预拘留等执行“预处罚”震慑举措,对被执行人先礼后兵,督促其主动履行义务,收到不错成效。

以新方式方法提升执行效率

破解执行难题,机制创新对案件的快速执结同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用。

“财产处置前移”和“执前督促”,这是博罗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的新尝试。

据博罗法院执行局负责人介绍,“财产处置前移”是指从今年7月开始,前端集约团队在集约查控财产的同时,经审查符合处置条件的财产将直接移送财产处置团队,将财产处置的节点前移,压缩办案用时;“执前督促”则是对于诉讼费、刑事涉财产刑、标的额较小、行为执行的案件优先通过执前督促履行,加强前端化解。

原告李某与被告陈某原为合作关系,主要通过整合两家相邻房产统一对外出租获取收益,后因双方发生纠纷导致原告李某未能如期收取租金,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陈某返还房产。法院经审理判决被告陈某将房产返还给原告李某,判决生效后因双方未能就返还房产一事达成一致,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为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执行效率,博罗法院决定启动执前督促程序,向被执行人发出“执前督促”。通过这一程序,被执行人知晓了相关法律规定并自愿交还涉案房产。用时不到一周,快速兑现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据悉,博罗法院将持续探索执源治理新路径,加强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从执行源头上规避衍生问题。

执行为民,全力以赴保民生

执行无小事,执行标的再小也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再难也要想方设法完成。

为了保障此次专项行动,博罗法院在人员、车辆、办案设备上均给予倾斜,同时,向社会公布各执行团队的公务手机(微信)号,畅通当事人沟通渠道,提高执行效率和便利性。尤其在涉民生执行行动中,坚持集中行动与分散行动相结合,根据执行案件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执行措施,为执行专项行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4月25日,申请执行人陈某专程跨市来到博罗法院,领回“早已不抱希望”的工资,更重要的是要当面对执行干警说声谢谢。原来,陈某、黄某是某餐吧的员工,后来餐吧停止经营,包括陈某在内的17名劳动者被拖欠了近9万元工资。劳动仲裁后,餐吧一直未执行。无奈之下,陈某、黄某作为代表向博罗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过执行员的多方斡旋,该餐吧经营者将17名劳动者的工资汇至法院账户。款项到账后,博罗法院立即通知17名劳动者提交收款材料以便划拨工资款。

据悉,此次执行专项行动,坚守涉民生案优先执行的原则,博罗法院执行涉民生案件到位金额1890万元。

暖企助商,护航经济发展

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抓手。此次专项行动中特别提到,要深入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开展暖企助企执行行动。

惠州某生物科技公司因被拖欠货款5万多元而诉至法院。进入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表示,因疫情原因被下游企业拖欠货款,经营困难,已停止经营。经博罗法院查询,该被执行人名下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

眼见未能执行到位,申请执行人焦急地说:“5万元不多,但我这个公司就是做点小本生意,需要它来周转,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执行员当即向申请执行人表示,无论如何,法院会穷尽执行措施,尽力兑现胜诉人权益。随后,执行员多次联系被执行人,要求想办法筹款,否则将采取限制高消费、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然而,该被执行人却因公司停止经营正另谋出路,此时也是无能为力。

在案件陷入僵局时,执行员向被执行人提出通过执行其到期债权,以兑现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该被执行人随即向执行员表示,其手上确无现金,但有其债务人用来抵偿的白酒。执行人员即刻想到申请执行人经营范围有涉及酒品的业务,马上联系申请执行人,组织双方进行协调。

经双方商定,被执行人将29箱白酒托运给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验货后确认执结。今年9月19日,收到29箱白酒后,申请执行人交来结案申请书,确认被执行人履行完毕。

这个因被执行人经营困难且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是博罗法院以法护航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案件的执行中,博罗法院在增强法律威慑力的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难处,让执行效果达到最优。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黄桃 特约通讯员黄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