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打造惠州肿瘤诊治新高地

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进发

2023年11月30日惠州日报专题
字号:T|T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头号杀手”。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惠州每年癌症新发病例有1.35万。如何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肿瘤患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全市率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对合作、开创肿瘤治疗2.0模式、建设日间化疗中心……近年来,市一院肿瘤诊疗中心从事疑难重症肿瘤患者的诊疗研究,开展化疗、放疗、介入微创手术治疗等各类技术,并将规范化、个性化、人性化诊治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全方位守护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

高位推动

汇聚优势资源精准治疗肿瘤

“你知道吗?市一院放疗科即将开科,以后做放疗更方便了!”“据说引进了先进的高科技设备,连肿瘤在人体呼吸时的位置变化都能精准探测到。”

随着市一院放疗科开科进入倒计时,期盼已久的肿瘤患者们将多一个治疗新选择,这也意味着该院肿瘤诊疗中心开启“精、准、狠”的四维放疗时代。这不仅完善了医院肿瘤诊疗的闭环服务链条,更开启了该院肿瘤学科发展的新纪元。

作为市一院集中力量和资源打造的“八大中心”之一,肿瘤诊疗中心曾被纳入2022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惠州市肿瘤界领军人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袁霞带领下,该院肿瘤学科建设步步为营,集聚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肿瘤诊疗中心,肿瘤疾病救治能力逐渐迈向省内前列。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至此,肿瘤诊疗中心放疗、内科治疗、介入手术三大治疗手段齐头并进,联合相关外科,为肿瘤患者提供一站式治疗。依托先进技术,中心不但能常规开展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能独立开展PICC置管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经肝动脉置管灌注化疗、肝肺肿瘤消融、肿瘤热疗、胸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技术,可全方位满足不同肿瘤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治疗需求。

今年,市一院专门设立工作室,作为特邀教授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外科李力人每月坐诊一次,意味着疑难肿瘤患者“足不出惠”就能挂省级专家号。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精神,根据《广东省肿瘤专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方案》《惠州市肿瘤专科优势资源下沉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要求,今年7月,为进一步促进肿瘤专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和下沉,推动城乡肿瘤专科医疗服务均衡发展,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异地住院比例,该院2023年11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成为首批13个地市级医院中的合作医院之一,也是惠州目前唯一的一家。同时,方案明确牵头医院需要建设集约式的日间化疗中心,以满足日间肿瘤患者多、药物配制复杂的需求。

根据2023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癌症中高发的病种第一位是肺癌,其后依次是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结合近年的数据,惠州每年有1.35万名新发肿瘤患者,癌症防治任务艰巨。为推动肿瘤规范化诊治,聚焦基层肿瘤防治水平低的问题,2022年6月,市一院牵头组织成立惠州市抗癌协会基层医院肿瘤防治分会,依托科普宣传、会诊、系统培训等方式,提升中青年医生及基层医生肿瘤诊疗水平,提升基层肿瘤防治能力。

群策群力

多学科协作让患者重拾生的希望

食管癌晚期患者不能吃东西,等待生命凋零是一件痛苦绝望的事,但有的人却有幸捕捉到生的希望:罹患食管癌多年的杜某,曾到广州等地的大型医院就医,虽肿瘤一度得到控制,但病情反复,严重影响进食和健康状况,到最后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还出现了感染。

病情垂危的杜某和家属慕名来到市一院袁霞院长的专科门诊。袁霞与肿瘤二区主任李俊、副主任黄维甄专门进行讨论。考虑到杜某的肿瘤已到晚期,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为了尽最大能力救治患者,李俊专门邀请相关科室召开了多学科诊疗(MDT),最终共同确定“经皮消化道造瘘”治疗方案。经过肿瘤治疗团队周密细致的治疗,食管癌晚期的杜某不仅身体状况好起来了,还可以经过消化道进食。

“多学科诊疗可以很好地打破学科壁垒,规避医生个人的短板,优势结合打造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李俊,也是医院引进的肿瘤学科专家,他说,肿瘤的治疗是环环相扣的,中间的过程涉及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学科。为打通肿瘤诊治全链条,团队在惠州率先开展真正意义的肿瘤多学科诊疗。

近年来,该院肿瘤诊疗中心进一步延申触角,集聚院外合作资源推出“升级版”MDT,根据患者需要联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专家开展联合诊疗,开启肿瘤治疗2.0模式。

市一院是全市较早且成熟在肿瘤诊疗领域推行MDT的医院之一,如今院内、院外MDT的理念与实践已融入肿瘤诊疗的各个环节。

随着治疗理念的升级,医患关系模式渐渐由“主动-被动型”向“指导-合作型”转变,依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的MDT,肿瘤诊疗团队邀请患者家属参与讨论,认真倾听家属的心声并耐心回应。医患一家亲,家属参与到诊疗方案的决策中,往往能更好地配合诊疗,进而让患者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

人文服务

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谢谢医生,在结合中医外敷后,我感觉身体好多了,睡眠和食欲也有了改善。”在肿瘤诊疗中心,患者陈叔说。

据悉,肿瘤患者陈叔在接受化疗后感觉全身乏力,晚上睡眠也不好。为了缓解陈叔的不适,肿瘤内科与医院中医科联动合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同治疗,针对陈叔的不适症状,运用中医手段为陈叔进行调理。

“规范的西医可以快速除瘤、抑瘤,而中医在健康调理、减轻症状和体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二者有机结合,方可提高治疗效率,让患者活得更长、更好。”李俊表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在做好疾病诊治之余,肿瘤科着眼于患者内在生命质量的关心,在获得广东省抗癌协会颁发的“无痛病房”“无呕病房”以及筹建中的“肿瘤营养病房”基础上,科室积极与中医科、疼痛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合作,在病区内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细致的康复调养、癌痛缓解、营养指导等服务,未来还将引入资源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辅导。

今年5月,市一院启动建设日间化疗中心,建成后该中心可同时容纳50人化疗。届时,患者可实现“白天来做化疗,晚上回家休息”。相对于住院化疗方式,日间化疗可有效缩短住院等候时间,节省医保费用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国家相关医保政策的落地,癌症治疗费用已迎来一波又一波下降,去年我科肿瘤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报销前不到一万元。”李俊表示。“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始终为患者倾尽全力”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团队的共识,着眼于患者切身利益,团队根据医保报销制度,结合患者身体、心理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让患者受益最大化。

在勇攀高峰的征途上,市一院肿瘤团队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未来,该院将不断补短板、强优势、提水平,全力打造惠州肿瘤诊疗诊治新高地,朝着建设省内一流肿瘤治疗中心的目标迈进,为生命续航!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王运广 魏丽莉 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