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范和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稳步实现村强民富

山海交融古韵长 “富饶之地”今胜昔

2024年01月0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范和村因地制宜,锐意进取,稳步实现村强民富,景美人和。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哈鹏 摄

范和村因地制宜,锐意进取,稳步实现村强民富,景美人和。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哈鹏 摄

在600年古村徜徉,触摸岁月痕迹;打卡海角灯塔,感受海阔天空……坐落于惠东稔平半岛西北端的范和村是“中国古村落”和“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这个建于元末明初的村落,山海交融,古韵悠长,风景独特,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近年来,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以党建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同时,大力挖掘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特色水产养殖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11月,稔山镇范和村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接下来,范和村将因地制宜,以提升人居环境为抓手,以推动乡村治理为基础,以促进产业振兴为依托,稳步实现村强民富,景美人和。

古今交融

环境整治常态化,古村颜值更美丽

从古色古香的牌坊进入范和村,很快就来到村里的游客服务中心广场,沿着广场一侧的登山道就可以登上全村的制高点——猪山公园。

“猪山”因形似憨态可掬的小猪而得名,登上猪山顶,可以鸟瞰整个范和村:600年的古村落、壮阔的范和港、雄伟的海湾大桥以及蓝天大海融为一体,蔚为壮观。

范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华连介绍,范和村建于元末明初,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至今仍有大片保存完好的古围屋,包括罗冈围、吉塘围、尚德围、长兴围等,范和村也因此先后被评为“中国古村落”“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行走在范和村里,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这里不仅有古老的戏台、古朴的建筑、青石板小巷,还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现代化小洋楼、宽敞的沥青路……整个村干净整洁,公园广场里不时有村民在聊天说笑,一派和谐景象。

这幅古今交融的美丽乡村画卷,得益于近年来惠东开展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陈华连介绍,早在2017年,范和村与周边的长排村、大墩村和芙蓉村一起,纳入了惠东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其中,范和村以“渔舟唱晚、醉美古村”为主题,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服务片区。

范和村抓住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全村人居环境,有序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如今,范和村已全面完成大路街等道路的升级改造及农村道路硬底化、自来水供水、公厕改造升级、范和河清水治污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体环境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在这个过程中,范和村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带头示范,组织发动社工志愿者团体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等志愿活动,调动大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已经常态化开展了,基本上每天都在做,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环境卫生,都是大家一起来维护。”

基层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涵养文明乡风

范和村总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小组,村民有1.2万人,是全市人口最多的行政村。范和村不仅地广人多,姓氏也多,50多个姓氏的村民聚集在一起,曾经是一个矛盾纠纷突出、社会治安混乱的区域。

陈华连介绍,近年来,在惠东县和稔山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组织下,范和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路径,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了乡村治理的根本转变。

在范和村口,白墙灰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广场,是村里的地标之一,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这里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展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展馆等,还有文明实践活动室、阅览室、舞蹈室等阵地资源,一到节假日总是吸引许多村民来此参加活动。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范和村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文明和谐。范和村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古村文化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中,实现乡风文明。同时,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非遗传习室、象棋文化广场、白字剧活动社等文化功能场所,打造文化阵地。另外,定期举办迎妈祖旅游文化节、端午龙舟赛、渔歌比赛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焕发农村乡风文明新气象。

在加强乡村治理方面,范和村创新运用“网格治理法”,组织党员开展入户走访、结对帮困、志愿服务,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热情,形成邻里间文明和谐、团结友爱等良好风气。范和村还组织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并充分发挥党员、村组干部等作用,广开言路,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声音,形成共议、共商、共建、共管的新农村建设和谐氛围。尤其是在协助调处邻里矛盾方面,采取道德教化、情理结合方式不断推动乡风文明提高。

同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全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的范和村景美人和,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示范点,先后获得“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惠州市文明村示范点”“惠州市十佳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

产业振兴

发展海产养殖,带动村民增收

范和古称饭罗冈,亦称饭箩冈,而饭箩有“富饶之地”的含义。早在数百年前,范和就靠着枕山面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开展盐业生产和贸易活动,成为沿海一带的“富饶之地。”

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范和村也充分利用村里拥有2500多亩海滩涂、2.5公里海岸线的资源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陈华连介绍,近年来,范和村按照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将撂荒的耕地、盐田改造成高水位海虾养殖,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范和村的源昇水产养殖场,只见一个个大棚内,一池池咸淡水中,一只只金刚虾跃出水面,几名工人站在池边,拉起虾笼,把虾倒入筐中,接力运上岸,准备装车出售。青灰色的金刚虾健硕肥壮,在虾笼里不停跳跃,工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该养殖场技术员肖强介绍,养殖场现有工人40人,一半以上是范和村人。目前,虾的行情还不错,金刚虾约20头1斤,批发价50元左右;白虾约40头1斤,批发价20~25元。“我们养的虾主要销往广州、深圳、杭州等地,销路很好。”肖强说,该养殖场现有养虾水体约70亩,39个养虾池,平均亩产5000多斤,一年可以养3茬,收益相当可观。

陈华连介绍,目前范和村仅养虾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1.5亿元,村民参股人数200人左右,在促进村民“家门口”就业的同时,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同时,范和村整合古村风貌、田园风光、海洋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重点打造古村观光、果蔬采摘、骑行出海、赶海捕鱼、晒盐下棋等体验式旅游精品,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服务等业态,推动文旅发展。2023年,范和村集体收入预计达到60万元。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