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出圈” 烹出好味道

——2023年度关键词之“村”

2024年01月0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要说2023年最潮的字眼,“村”无疑算一个。不管是作为“头号工程”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还是火遍全网的“村BA”赛事,抑或是土味满满的“粤字号”农产品,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都在告诉人们,“村”乃流行风尚,“土”是王道真香。

(一)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博罗县徐田村又火热了一把。众多市民奔涌而来,情不自禁掏出手机在朋友圈现场“直播”:古色古香的独特建筑、整洁干净的农家小院、风景秀美的河边栈道、独具特色的康养文旅景点……让人感叹:“现在的新农村,能把人‘馋哭’!”

2023年,惠州拿出推进“头号工程”的干劲,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聚力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深入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放眼惠州各县(区)、镇村,一个个乡村“可盐可甜”,既有新的项目进驻,又有诗意的产业点缀。例如在仲恺沥林,荒地鱼塘经过工业项目重塑,带动产业集群“聚势崛起”;在博罗园洲,“沉睡”的旧粮仓被创意改造“唤醒”,激发文旅发展新活力;在惠城横沥墨园村,一座古村落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吹起农旅产业发展春风……在日新月异的气象中,村民鼓了“钱袋子”、美了好日子,这“泼天的富贵”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随着惠州1县5镇50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这些乡村“唰”地成为“村界”顶流,让曾经安静寄托乡愁的地方,变得触手可及,更让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愈加清晰动人。

“抓好一三五,做强百千万”。高质量发展是“跳起来够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目标,锚定目标、乘势而上、精准发力,规划建设好千亿级工业园区、持续完善乡村生产生活设施配套、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期待惠州的“村”字文章翻开“美美与共”协调发展新篇章。

(二)

提到“村”,就不得不提燃爆全国的“村BA”。2023年,随着贵州“村超”火遍全网,“村BA”“村超”“村晚”“村排”等“村”味赛事在全国各地兴起,惠州也刮起了“村BA”风。

追击、转身、投篮!2024年伊始,广大“村BA”迷迎来了惠州“村BA”总决赛,这场“村BA”顶级赛事在惠州体育馆开打,集结了过去一年惠州各县(区)“村BA”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14支队伍。各队派出村里的篮球“民”星作为“代言人”,拿出看家本领激情比拼,现场加油声、欢呼声震耳欲聋。

2023年7月31日,惠州“村BA”在博罗园洲“引爆”,紧接着,40多个乡镇、500多个行政村、800多场次的“村BA”轮番展开,近万名篮球爱好者参与其中,不管是村里的男女老少,还是外出游子,大家自发组成啦啦队观战助威,给足“排面”,就算到不了现场,也要“隔空”呐喊,70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助威,热闹又欢乐,乡村生活的激情与活力被不断唤起。

更有趣的是,“村BA”还有非遗助兴,各地“村BA”各有各的热血,各有各的精彩。比如博罗湖镇在开幕式安排了村歌表演与湖镇大鼓、舞狮等非遗展演,又在比赛期间,巧妙宣传“点灯”“湖镇大鼓”等特色非遗;又如惠东平海,在比赛期间穿插惠东渔歌、平海凤舞、舞鲤鱼等。这波文化“植入”毫无违和感,乡村文化建设的灵气和动力也因而一触即发。

“村字头”赛事,秀的是美好新生活,秀的是乡村文化底蕴。这份“土味”的火爆,在给乡村带来“流量”的同时,还需持续将农、文、旅、体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引流转化为“留量”,推动乡村振兴生出新爆点。

(三)

话说回来,“村BA”不仅让人眼馋,更让人嘴馋——奖品主打一个“土味”:博罗湖镇“脑洞大开”给冠军拉来一头健壮的黄牛;龙门龙田实打实地给获奖者奉上丝苗米、胡须鸡、茶叶、冬瓜;惠东铁涌就地取材奖励赤岸蚝、考洲洋海鸭蛋……妥妥的丰收喜庆!

“村BA”对观赛村民同样宠爱,一边看比赛还能一边享用特色美食。福利发得如此“土味”十足,谁让咱惠州是土特产“大户”呢。

依托“村BA”的浓浓烟火气,惠州的“土特产”以别出心裁的亮相方式又“刷”了一波热度。拥有四时皆宜的乡村“土特产”,这是惠州作为农业大市的傲娇。

数一数,目前惠州创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粤字号”农产品品牌124个,产品包括丝苗米、马铃薯、茶叶等。

念好“土”字诀、打响“特”字牌、拓宽“产”字路,也正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密码”。博罗石坝镇(三黄胡须鸡)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惠阳镇隆镇(荔枝)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惠州下足功夫打造农业品牌标杆,发展乡村振兴“大产业”,托起村民致富“金饭碗”。

立足“明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集散、品牌展销、农业科技等一体化产业链加速形成,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涌现出巨大生机与活力,“土味”农产品“飞出”乡村,飞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进村游人络绎不绝,惠州不断“出圈”。

在新一年的浓浓烟火气中,让我们干了这杯“土味”,在城市和乡村“双向奔赴”的日子里,享受乡村的美、土味的香、生活的甜。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