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趁着冬日阳光和暖,我和先生前往佛山探望老乡丁先生,与他一起领略佛山景致。
我们首先来到佛山最著名的祖庙。首先感受到是独特的岭南古代的建筑风格,大门庄重古朴,门楼的石雕、木雕匠心独运,尤其是屋顶瓦脊上大量的陶塑人物,形象丰富、色泽鲜艳、栩栩如生。佛山不愧是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黄飞鸿、叶问、李小龙都是佛山人。在黄飞鸿纪念馆里,展示有关黄飞鸿题材的电影篇目多达101部;还有叶问堂,咏春拳一代宗师的生平和练功用过的木人桩,展现的是一个拳种,一代武魂,承载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三是石碑。一面墙上,都是不同内容的石碑,用文字记载着这里曾经发生的大事记。
转到一个院落,几排简易的长条椅,一个朴素的舞台,原来这就是著名的景点——万福台。一张元旦节目单,预告三天后的演出曲目,有禅城华生曲艺社的折子戏;有粤韵飘馨大湾区曲艺名家的贺新年粤曲演唱会;还有文艺社团的节目。听说节假日还有舞狮表演。我在西北长大,虽不懂粤曲,但此情此景,我还是隐约听到了万福台上空缭绕的婉转高亢的腔调;嗅到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的清香。
走出祖庙,天色已晚,老乡带我们走进岭南天地。这里拥有完整的清代岭南街市风貌,街道蜿蜒曲折。随着夜幕降临,灯火璀璨,各种服装、饰品、美食、工艺品等应有尽有,都在夜幕下活色生香流动起来。这里的繁华气象和十足的文艺范儿,早已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网红打卡地。岭南天地类似成都的宽窄巷子,也有点像惠州的水东街,是古韵味和现代气息的交汇地,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岭南天地作为一座城的动脉,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生生不息,绵延流淌。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风古灶。它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高灶陶窑是中国仅存最古老的、至今仍在使用、沿用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柴烧龙窑,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从外围看,左右两条灶,九级叠层的瓦屋顶,从窑头看,一个深一米多的凹坑,堆着烧窑备用的柴火,两个古老的窑口,口子上方砖块被烟熏成黑色。顺着台阶走,可见约一米的拱形门,猫腰钻进去,就进到窑膛里了,石湾镇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灶肚,陶工喜欢走入灶肚,寓意“投的龙台行好运”。古窑烧窑有装窑、封窑门、温窑、挤火、上火、塞灶口、开窑、执灶肚等九道工序,在窑尾连接着一个高高的烟囱,因为烧窑时,窑内空气受热上升从烟囱中排出,窑内空气压力减少,烟囱就会产生强烈的虹吸反应,从窑头的风口抽入空气,强烈的气流会把火焰的火舌延长到龙窑的中段,大大提高了热效能的利用。
离开南风古灶,我们前往新建不久的“窑火传奇——千年陶都藏品展”参观。进到馆内,大幅南风古灶全景黑白照映入眼帘,里面面积不大,收藏了大师作品,分为“朴拙传神”“流光溢彩”“线条赋格”“森罗万象”四个板块,分别展示着“苏武牧羊”“陆羽品茗”“太白举杯邀明月”“李时珍”等作品,有一个橱窗里展示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五员虎将的形象,作品人物特点鲜明、惟妙惟肖、气势强大。
短暂的两天行程,我穿越时空隧道,从清代的岭南天地到明朝的南风古灶,再到北宋年间的祖庙,粗略品味了古韵禅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身体轻松,散去了倦意;而且内心欢愉,增长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