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是明史专家,主要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等。他曾应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之邀,主讲《国史通鉴》《王阳明》等。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何处不归鸿:苏轼传》,是方先生三十年前写就的一部书稿,原书名为《千古一人苏东坡》。用方先生自己的话说,撰写书稿之时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书稿在两个多月内一口气写下来,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表达。
写苏轼的大家很多,最著名的要数林语堂先生。可方志远教授的东坡传记在三十年前就有百家讲坛的味道,他是以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让苏轼出现在读者面前。他还将该书各章的标题串联成诗:“眉山出神童,文名动京师。仕途初跋涉,苏公天下知。江湖好自在,庙堂难度日。再请江南行,归期何迟迟。”精妙地概括出苏轼一生的行动轨迹。
苏轼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四处漂泊,但他以豁达乐观的人格精神遨游九天,以他乡为故乡,因而天涯处处有芳草。该书以苏轼的生命过程为经,以苏轼在不同时期展现的才华以及仕宦经历中体现出的精神内核为纬,串联起其诗、其文、其词、其书画、其美食、其养生,体现其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抱负,以及作为普通人,在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的朴素情感,重点刻画其在面对宦海浮沉时由彷徨恐惧到豁然旷达的心路历程,立体勾勒出被赞誉为“千古一人苏东坡”的传奇人生。
苏轼从仕途起步到晚年遭贬,历经五位执政者,在为官之路上起起落落。他进士出身,是仁宗皇帝口中的相才,在仕途的顶峰也确实做到“知制诰”。但人们记住苏东坡还主要在他的文学成就上。
苏轼是一位没有城府,不擅长官场游戏的文学巨匠,他更适合主政一方,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可一旦回到朝廷,他那不吐不快直言敢谏的性格,却总是让他陷入被人攻讦的漩涡中,且总能被言官抓住把柄。但他从不会以牙还牙用以自保,而是仍旧我行我素,为自己仕途的磨难埋下伏笔。
苏轼是文学天才,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都对苏轼的诗文褒奖有加。苏轼的诗词自然飘逸、浑然天成,在朴素自然的表达中总有神来之笔,让人难以望其项背。苏轼广结善缘,苏门学士都在他的提携帮助下声名远播,如黄庭坚,本身跟他资历相仿者,对其仍执弟子礼,可见苏轼巨大的文学感召力。苏门学士在苏轼落难时,对他都是不离不弃,甘心情愿一同受罚,苏轼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该书还介绍了苏轼成为文坛巨擎的成长历程。如密州经历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他在密州三首词,实现了词坛上的“三级跳”,他那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让所有中秋抒情的词黯然失色。他的“三唱赤壁,题诗李琪”成为千古绝唱。
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和时代的推移而烟消云散。苏轼留给后人的,是他那雄视千古的诗文,以及在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的浩然之气。苏轼将自己的肉体和精神融于大众之中,以其豁达磊落的胸怀在后世矗起了永存的丰碑。
(朱延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