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藏进文字间

2024年01月28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梁实秋的散文集《闲暇处才是生活》,写他关于闲暇、关于惜时的见解,也有对旧事、家园的回忆。其字里行间的文学底蕴深深打动了我,梁实秋行文引经据典,既贴切又巧妙,给我很多启迪。

书中引经据典的数量非常多,内容也很广。在《读书乐》这篇文章中,他先写“我们中国自古就重视读书,据说秦始皇日读一百二十斤重的竹简公文”。然后引用《鹤林玉露》《听雨纪谈》中的内容,说明古人读书之刻苦。又说书籍众多,尽量要读好书,像国之经典,如《论语》《孟子》《资治通鉴》等等。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梁实秋阅读面之广,文学素养之深厚。

书中引经据典还非常顺畅自然,一环扣一环。比如《谈时间》这篇文章,先用希腊哲学家名言“别挡住我的阳光”的故事,由阳光引申到光阴。再提到《淮南子》里“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后又写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繁忙的舟楫,便问:“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答:“无非名利二字。”以此又引出对待时间的态度——除追求名利外,还有人喜欢“侣鱼虾而友麋鹿”,有人喜欢“浊酒一杯,弹琴一曲”。梁实秋就是这样在文章中巧妙地引经据典,使人在阅读过程中,一步步获得了新的见解。

梁实秋的引经据典还总有自己的一番独特解读。比如他说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解读就非常有趣,说古人所称的鸡鸣和现在人的不一样,祖逖那时候是“中夜闻荒鸡鸣”,也就是在大半夜时分,而中夜舞剑之后,还回不回去睡觉,史无明文。“我想大概是不再回去睡了。黑茫茫的后半夜,舞完了之后还做什么,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这番解读不仅幽默,还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闻鸡起舞故事的具体境况,祖逖之慷慨激昂也跃然纸上。梁实秋用自己的语言,对旧典故进行新解读,让读者不仅读到典故,理解典故,还能产生更深的思考。

读梁实秋的文章,就像是在读文字的盛宴,接受文化的洗礼。字里行间的众多引经据典,经他别样解构一番,又能读出新意和深意。(缪园娟)